序言 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构建思路 1
上篇 挖掘 43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理论前提 43
一 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萌生 43
二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 51
三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终结 58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文化逻辑 76
一 近代德意志民族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形成过程 77
二 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科学批判 84
三 在“科学批判”中的构建 96
第三章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逻辑问题 117
一 “世界历史”·“社会形态”·“民族和国家” 117
二 “世界历史”的发展图式 129
三 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业的社会主义 134
四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说批判 144
五 政治经济学批判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59
六 “两部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177
第四章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本质及其复杂性 207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静态本质 207
二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动态本质 214
三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复杂性 222
第五章 “世界历史性个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37
一 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的话语前提 238
二 “世界历史性个人”与人的发展形态 244
三 方法论意义 251
第六章 两种世界历史理论的比较 257
一 现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的演变 257
二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 269
三 两种世界历史理论间的区别 276
下篇 开拓 289
第七章 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289
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特性 290
二 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提出 297
三 确立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意义 303
第八章 “世界历史时间”原理及其意义 314
一 “世界历史时间”·“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空间” 315
二 “世界历史时间”的一般规定及其特性 317
三 历史时间向“世界历史时间”的转变 322
四 正确把握和自觉地直接参与创造“世界历史时间” 329
第九章 作为世界历史理论构成部分的民族观 335
一 从马克思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谈起 336
二 “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社会主义” 351
三 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东西方民族主义 367
四 民族主义与“新国际主义” 385
第十章 世界历史“双重结构”原理及其意义 399
一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399
二 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 404
三 世界历史“双重结构”中的当代中国 418
第十一章 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批判 428
一 “全球化”的主体性批判 428
二 “全球化”的基本矛盾 439
三 “政治全球化”批判 443
四 “文化全球化”批判 453
第十二章 作为世界历史理论构成部分的时代观 468
一 科学的时代观的基本构架及其功能 468
二 对一些相关流行提法的时代观批判 478
三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方法论辨析 486
第十三章 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 501
一 对当代中国哲学状况的批判性反思 501
二 “西方中心论”的类型与对“西方中心论”的拒斥 514
三 “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对虚无主义的方法论剖析 521
四 “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 526
五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世界历史性 534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543
主要英文参考文献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