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研究缘起 2
二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8
三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9
四 本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20
五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1
第一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一般理论阐释 22
第一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义涵及其特殊性 22
一 本书所称的“社会组织” 23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含义 26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特殊性 29
第二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理论基础 32
一 道德需要:社会组织及其道德行为的伦理依据 32
二 道德行为:社会组织道德实践的基本要素 38
第三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价值 40
一 促进个体的道德实现 40
二 防范社会组织的伪善 43
三 构筑社会的伦理和谐 46
第二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基本逻辑及其类型学分析 50
第一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一般逻辑 51
一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条件的理论史考察 51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基本条件 54
第二节 职能型及任务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58
一 社会组织职能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59
二 社会组织任务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0
第三节 社会动员型与成员自主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2
一 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2
二 社会组织成员自主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4
第四节 规范依循型与规范建构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6
一 社会组织规范依循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6
二 社会组织规范建构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67
第三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理论困难与现实困境 70
第一节 社会组织发展对现代性伦理的挑战 70
一 现代性生活世界的道德危机及其“中国样态” 71
二 现代性伦理知识系统的合法性危机 75
三 社会组织的“伦理—道德”悖论 77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道德行为问题 80
一 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发展 80
二 “社会组织之恶”的现象及其后果 84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问题的伦理追问 88
第三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问题上的三重困境 90
一 社会压力情境中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自主性之困境 90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之困境 93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志愿失灵”之困境 96
第四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统一性 100
第一节 个体主体动员与道德取向的普遍化 101
一 社会组织成员的角色结构与主体间互认 102
二 组织的去个体化与组织成员的道德自我 104
三 共意动员与价值共识 107
第二节 社会组织成员的伦理实体情结与道德自律 109
一 从身份认同到精神归属 109
二 社会组织荣辱感与道德责任感 112
三 社会组织成员的忠诚与道德自律 116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凝聚力与团结性 119
一 社会组织的内稳态与社会组织凝聚力 120
二 人际模仿、道德从众与组织成员的一致性 124
三 社会组织道德学习与社会组织的团结性 128
第五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动力机制 133
第一节 组织认同:社会组织道德行为动力机制的主体基础 134
一 组织认同的二重结构 135
二 社会组织的自我认同与道德行为动力的生成 136
三 道德行为动力问题上社会组织成员之贡献的两个维度 138
第二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动力源与动力模式 140
一 组织道德行为动力源的心理分析 141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动力源的多种形态 143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动力模式 148
第三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动力的组织内传递 152
一 经由权力和权威的道德行为动力传递 152
二 基于榜样的道德感召力的行为动力传递 154
三 组织传播中的道德行为动力传递 156
第六章 基于伦理能力的社会组织道德行为致成 159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伦理能力与道德行为之关系 159
一 组织伦理能力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组织伦理能力的特性 160
二 社会组织伦理能力的一般功能 163
三 社会组织的伦理能力与其道德行为的内源性关联 164
第二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决策与控制 166
一 社会组织的道德行为决策 167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流程控制 174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过程中非正向效应的防范 177
第三节 社会组织对自身道德行为的反思 179
一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组织自律 179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限度 184
结语 187
参考文献 191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