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 201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池仁勇,刘道学,林汉川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3767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主要从2012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区域中小企业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专题研究和企业案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现状、“走出去”战略、技术人才战略、转型升级成功案例、产学研协同创新案例、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发展趋势及政策措施,提出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前言 1

第一篇 2012—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回顾与总体评述 3

第一章 2012—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3

第一节 2012—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3

一 国际经济依然持续低迷 3

二 国内经济逐渐企稳回升 4

三 2012—2013年发展环境评述 10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12

一 总体状况 12

二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15

三 2012—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评述 17

第三节 2012年以来中小企业主要热点问题 18

一 中小企业服务年 18

二 中小企业减负问题 18

三 “个转企”试点 19

第二章 2012—2013年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分析 21

第一节 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与总体特征 21

一 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特征 21

二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特征 24

第二节 我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分析 27

一 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比较 27

二 省、市、自治区的比较 30

第三节 中小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33

第四节 中小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36

第二篇 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41

第三章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的评价流程与方法 41

第一节 国外景气指数相关研究 41

一 经济周期波动与景气指数研究 41

二 企业与行业景气研究 43

三 景气监测预警研究 43

第二节 国内景气指数相关研究 44

一 宏观经济景气循环研究 44

二 企业与行业景气研究 45

三 景气监测预警研究 45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意义 46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困境 46

二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47

三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的经济意义 48

第四节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编制流程及评价方法 49

一 确定评价对象 50

二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50

三 构建景气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50

四 指标权重的确定 51

五 景气指数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1

第四章 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分析 53

第一节 2013年我国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53

一 评价指标的选取 53

二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54

三 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55

四 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及排名 57

五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结果及排名 60

第二节 2013年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景气指数测评 62

一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62

二 2013年我国省际中小板及创业板企业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63

三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板及创业板企业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66

第三节 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测评 67

— 2013年我国省际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67

二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69

第四节 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测评 71

一 计算与评价方法 71

二 2013年我国省际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排名分析 71

三 2013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排名 74

第五章 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变动趋势分析 76

第一节 省际中小企业景气变动趋势分析 76

一 广东省 76

二 浙江省 77

三 江苏省 78

四 山东省 79

五 上海市 79

六 河北省 80

七 河南省 81

八 辽宁省 81

九 福建省 83

十 湖北省 83

十一 四川省 83

十二 北京市 85

十三 陕西省 85

十四 湖南省 86

十五 安徽省 87

十六 山西省 87

十七 天津市 88

十八 甘肃省 88

十九 广西壮族自治区 90

二十 吉林省 90

二十一 贵州省 91

二十二 云南省 91

二十三 重庆市 92

二十四 江西省 93

二十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3

二十六 黑龙江省 94

二十七 海南省 95

二十八 内蒙古自治区 96

二十九 青海省 97

三十 宁夏回族自治区 97

三十一 西藏自治区 97

第二节 近五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景气变动趋势 99

一 华东地区 99

二 华南地区 99

三 华北地区 100

四 华中地区 100

五 东北地区 101

六 西南地区 101

七 西北地区 102

第三节 2013年景气指数测评综合性探讨 103

第六章 2013年中国主要城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105

第一节 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 105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106

一 样本选取 106

二 指标体系说明 106

第三节 分项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计算 107

一 计算方法 107

二 计算过程 108

第四节 主要城市中小企业综合景气变动趋势分析 109

一 苏州市 109

二 杭州市 110

三 广州市 111

四 青岛市 111

五 福州市 112

六 成都市 113

七 武汉市 113

八 大连市 114

九 长沙市 115

十 合肥市 116

十一 西安市 116

十二 郑州市 116

十三 石家庄市 117

十四 贵阳市 118

十五 乌鲁木齐市 118

第五节 我国主要城市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综合性探讨 119

第三篇 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实证研究——浙江篇 123

第七章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23

第一节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123

第二节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6

一 融资难问题 126

二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 127

三 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问题 128

四 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日趋衰弱 129

五 企业家的投资及转型升级欲望减弱 129

第三节 现阶段浙江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130

一 工业发展环境的逐渐改善 130

二 投资增长的新亮点 131

三 消费需求有望提振 131

四 刚性成本持续上升,小微企业盈利困难 131

五 企业家信心恢复缓慢,实体产业仍面临挑战 132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132

一 确保浙江经济金融平稳健康运行 132

二 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132

三 加大中小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133

四 建立区域小微企业经营和技术培训机构 133

五 健全完善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监测统计系统平台 134

第八章 浙江省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基于企业监测数据 135

第一节 浙江省11地市工业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135

一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135

二 计算结果与排名 136

三 特点分析 137

第二节 浙江省11地市上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138

一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138

二 计算结果与排名 139

三 特点分析 140

第三节 浙江省11地市中小企业比较景气指数测评 140

第四节 浙江省11地市重点监测企业景气指数测评 142

第五节 浙江省11地市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测评 143

第九章 浙江省主要行业景气指数研究——基于行业监测数据 146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 146

第二节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147

第三节 行业景气指数的计算 149

第四节 结果分析 149

一 行业总体景气状况 150

二 浙江省主要行业景气分析 151

三 行业分析综合性讨论与应用启示 156

第四篇 中小企业发展热点专题研究 159

第十章 中小微企业减负问题研究 159

第一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负担评价 159

一 我国中小微企业负担沉重 159

二 我国中小微企业负担重于大企业 160

第二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举措分析 161

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161

二 相关配套政策与举措 163

三 “营改增”试点 165

四 2012年中小企业服务年 167

五 2013年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 169

第三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减负存在问题 171

一 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171

二 中小微企业减负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171

三 税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72

四 税费减负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172

五 政策的落实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172

第四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展望 172

一 为中小微企业减负增效提供保障与氛围 172

二 继续深化和优化结构性减税政策 174

三 进一步加大税收减负力度 175

四 进一步减轻企业费用负担 176

五 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 178

第十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现状分析 186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186

一 内源融资及其主要渠道 186

二 外源融资及其主要渠道 188

三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优缺点分析 190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192

一 融资困境的表现 192

二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94

三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196

第三节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尝试 199

一 担保方式创新 199

二 信贷抵押资产创新 200

三 机构创新 200

四 制度创新 202

五 资本市场创新 202

六 混合创新 204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对策 205

一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 205

二 拓宽融资渠道 207

三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10

第十二章 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213

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 213

一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特点 213

二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原因 216

三 中小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221

第二节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模式 226

一 渐进式绿地投资 226

二 并购 227

三 集群走出去的模式 228

第三节 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及评价 230

一 宏观政策 231

二 资金政策 232

三 外汇政策 234

四 国际化支援服务 235

五 政策评价 236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237

一 多方构建对外投资支持体系 238

二 应对海外投资风险,加强海外民间公关力度 238

三 扭转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自主知识产权缺失 239

四 完善和调整财税、金融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40

五 强化政策信息服务 240

第十三章 “个转企”专题研究 242

第一节 “个转企”工程的实施背景 242

第二节 “个转企”工程的模式与成效 244

一 “个转企”升级模式 244

二 “个转企”推行成效 246

第三节 “个转企”工程现存问题 250

一 “不想转” 250

二 “难以转” 251

三 “转得难” 251

四 不知“转向哪” 252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252

一 加强宣传和政策讲解,切实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提高“个转企”主动性 252

二 立法上明确“个”与“企”的定义,减少个体与微企的税负差距 252

三 行政上建设管理部门系统联网,扩大“绿色通道”涵盖面 253

四 以服务创新创业、扩大就业为目标,科学制定“个转企”后续发展机制 253

第五篇 企业调查与案例分析 257

第十四章 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调查分析 257

第一节 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257

第二节 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259

一 调查对象区域概况 259

二 生产经营态势 260

三 企业融资现状 261

四 企业税费负担情况 263

五 近期企业投资信心调查结果 265

第三节 当前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环境 267

一 创新发展总体环境 267

二 最大瓶颈是缺乏创新人才 267

三 创新发展的动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269

四 企业创新技术源及技术水准 269

五 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 270

六 政府服务与政策支持 271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272

一 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导向,坚决关停高污染企业 272

二 加大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力度 273

三 严格限制行业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 273

四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制度,将市场还给企业 273

五 合力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 274

第十五章 优二进三——利时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 275

第一节 利时集团的概要 275

第二节 利时集团转型升级之路 275

一 市场转型 276

二 产品转型 276

三 经销商转型 276

四 渠道转型 276

五 产业转型 277

第三节 利时集团的转型升级举措 277

一 重研发和产品创新 277

二 定标准确立行业龙头地位 278

三 打造三四线城市的利时广场 279

四 百货做“精”超市做“土” 280

五 节 能减排增效益 281

六 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281

第十六章 海外并购——杉杉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283

第一节 杉杉集团介绍 283

一 公司简介 283

二 发展历程 284

三 发展战略 284

四 未来发展趋势 285

五 国内并购情况 286

第二节 杉杉集团跨国并购的目的与动因 286

一 跨国并购的目的 286

二 并购前的准备 287

三 并购资金 287

四 并购前后的竞争力 287

五 标的企业的基本情况 288

六 并购带来的一些风险 288

七 整合风险 288

第三节 公司跨国并购的过程 289

一 跨国并购过程的程序 289

二 并购谈判的影响因素 290

三 并购的融资渠道 290

四 并购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291

第四节 并购后的整合方式和本地化过程 291

一 整合过程的具体举措 291

二 本地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92

三 并购后的提升方面 293

四 整合过程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293

五 海外子公司的作用 293

第五节 跨国并购的绩效及对企业的影响 293

一 跨国并购的绩效 293

二 并购带来的创新能力 294

三 创新能力的提升 294

四 未来产业链及公司战略 294

五 并购成功的主要因素 294

六 对中国境内产业发展的作用 295

七 对并购标的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 295

附表 我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计算数据 296

参考文献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