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1.2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2
1.3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3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6
2.1 细菌 6
2.2 放线菌 14
2.3 鞘细菌 17
2.4 蓝细菌 17
2.5 古菌 18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21
3.1 真菌的形态与繁殖 21
3.2 藻类 23
3.3 原生动物 26
3.4 后生动物 27
第4章 病毒 30
4.1 病毒的特征及其分类 30
4.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31
4.3 病毒的增殖 31
4.4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33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35
5.1 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 35
5.2 培养基 39
5.3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42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44
6.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44
6.2 微生物的物质合成 52
6.3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54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57
7.1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57
7.2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60
7.3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62
第8章 微生物生态 69
8.1 微生物生态学 69
8.2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69
8.3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76
8.4 微生物群落 79
8.5 微生物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80
第9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学原理 85
9.1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85
9.2 污水生物处理法 86
9.3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 94
第10章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97
10.1 水体的富营养化 97
10.2 生物脱氮 102
10.3 生物除磷 107
第11章 环境微生物的应用 111
11.1 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处理 111
11.2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及饮用水的消毒 113
11.3 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降解和转化 119
11.4 微生物技术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 124
第12章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127
12.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学原理 127
12.2 生物修复工程 132
第13章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139
实验1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139
实验2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 141
实验3 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143
实验4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147
实验5 培养基的制备及玻璃器皿的包扎灭菌 149
实验6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152
实验7 细菌淀粉酶的测定 154
实验8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55
实验9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157
实验10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164
参考文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