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晓雪,谢忠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629348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自20世纪的80年代至今天,苏南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苏南文化,在创新中嬗变,在创新中创造,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而今,嬗变的苏南模式正进入自身发展的第四阶段——创新城市发展的新阶段,以“一个目标、两轮驱动、三大发展、四力支撑”的具有苏南鲜明特色的苏南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引领着中国经济和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为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提炼和深化。本书以世界创新城市发展为背景,以苏南模式演变为线索,首先,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苏南创新城市发展经验,揭示了苏南创新城市发展的内涵;科学地运用创新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和比较了苏南各市创新城市发展水平和差距;其次,针对转型升级这一创新城市发展核心力量,在理论上进行了较为深刻地阐述,并实证研究了苏南各市转型升级绩效以及与创新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指出了苏南创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苏南创新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展望了苏南创新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这些不仅可为苏南创新城市发展提供参考,而且也可为其他地区创新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章 苏南模式嬗变:由传统走向创新 5

1.1传统苏南模式 5

1.1.1传统苏南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5

1.1.2传统苏南模式的困境 6

1.2苏南新模式 8

1.2.1苏南新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8

1.2.2苏南新模式的瓶颈 9

1.3新苏南模式 11

1.3.1新苏南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11

1.3.2新苏南模式的内涵 12

1.4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 15

1.4.1苏南创新城市发展背景 15

1.4.2创新城市发展理论 17

1.4.3创新城市发展实践 21

1.4.4苏南创新城市发展内涵 34

1.4.5苏南创新城市发展基础 41

第二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的南京之路 45

2.1南京创新城市发展现状 45

2.1.1科教资源禀赋更加突出 45

2.1.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46

2.1.3创新服务体系渐趋完善 46

2.1.4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46

2.2南京创新城市发展的独特模式:“水”模式 47

2.2.1合作:政产学研各方如鱼得水 47

2.2.2市场:科技创新活动风生水起 48

2.2.3载体:创新载体建设秋水伊人 48

2.2.4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到渠成 49

2.3南京创新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49

2.3.1发挥高校在产学研中的作用 49

2.3.2加大科研机构市场化的程度 50

2.3.3强化政府创新发展的主导作用 51

2.3.4培育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文化 52

第三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的苏州之路 53

3.1苏州创新城市发展的现状 53

3.1.1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53

3.1.2外向经济稳固提高 54

3.1.3旅游经济稳健发展 55

3.1.4科技创新稳定增长 55

3.2苏州创新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园”模式 56

3.2.1外资园:园景独好 56

3.2.2产业园:满园春色 57

3.2.3高教园:风和园丽 58

3.2.4服务园:千姿百园 58

3.3苏州创新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58

3.3.1重点培育新兴产业 59

3.3.2加强创新人才建设 59

3.3.3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60

3.3.4建立创新投融资体制 60

3.3.5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61

第四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的无锡之路 62

4.1无锡创新城市发展的现状 62

4.1.1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62

4.1.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62

4.1.3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63

4.1.4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63

4.2无锡创新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花”模式 63

4.2.1科技工程:花开富贵 64

4.2.2生态发展:花前月下 65

4.2.3产业发展:花盛叶茂 65

4.2.4人的发展:花样年华 67

4.3无锡创新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68

4.3.1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 68

4.3.2注重营造政产学研创新环境 69

4.3.3搭建政府创新创优服务平台 69

4.3.4建设无锡特色创新发展体系 70

第五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的常州之路 71

5.1常州创新城市发展的基本态势 71

5.1.1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72

5.1.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72

5.1.3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73

5.1.4创新人才加快汇聚 74

5.1.5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74

5.2常州创新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星”模式 75

5.2.1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格局 75

5.2.2一核——科教城:众星拱月 76

5.2.3“两区”:晈如日星 78

5.2.4“三园”:星月交辉 80

5.2.5“多基地”:星光璀璨 83

5.3常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86

5.3.1路径选择 87

5.3.2对策建议 90

第六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水平测度 97

6.1创新城市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97

6.1.1指标体系框架 97

6.1.2主要指标解释 99

6.2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102

6.2.1离散系数法 102

6.2.2概率法 103

6.2.3熵值法 104

6.2.4指标权重的计算 106

6.3南京创新城市发展的水平测度 107

6.3.1数据来源 107

6.3.2具体测度 108

6.4苏州创新城市发展的水平测度 112

6.4.1数据来源 112

6.4.2具体测度 112

6.5无锡创新城市发展的水平测度 117

6.5.1数据来源 117

6.5.2具体测度 118

6.6常州创新城市发展的水平测度 122

6.6.1数据来源 122

6.6.2具体测度 123

6.7苏南创新城市发展比较 127

6.7.1创新投入指数比较分析 127

6.7.2企业创新指数比较分析 128

6.7.3成果转化指数比较分析 130

6.7.4高新产业指数比较分析 130

6.7.5科技惠民指数比较分析 131

6.7.6创新环境指数比较分析 132

6.7.7苏南创新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比较 134

第七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中的转型升级 136

7.1转型与升级的界定 136

7.2转型升级:创新城市发展的核心 137

7.2.1转型升级:创新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 137

7.2.2转型升级:创新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 140

7.3转型升级:企业、产业的差异 143

7.3.1转型升级:企业的内外部与产业的内外部的差异 143

7.3.2转型升级:企业中的差异 145

7.3.3转型升级:产业中的差异 146

7.4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147

7.4.1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企业视角 147

7.4.2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产业视角 152

7.5转型升级:常州案例 154

7.5.1中小型企业转型 154

7.5.2产业升级现状 169

第八章 苏南模式嬗变:转型升级绩效评价 177

8.1研究方法 177

8.1.1数据包络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177

8.1.2产业升级基本模型 181

8.1.3耦合协调度模型 182

8.1.4其他方法 183

8.2企业转型绩效评价:苏锡常的比较 184

8.2.1上市公司转型综合评价 184

8.2.2企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196

8.3产业升级绩效评价:苏锡常的比较 203

8.3.1产业升级横向比较分析 203

8.3.2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208

8.3.3产业升级的总体评价 212

8.3.4产业升级对策研究 214

第九章 苏南模式嬗变:创新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217

9.1数据处理 217

9.1.1企业转型综合水平指数 217

9.1.2产业升级综合水平指数 217

9.1.3创新城市发展综合水平指数 218

9.2创新城市发展与企业转型协调发展评价 219

9.2.1耦合协调度计算 219

9.2.2协调发展评价 219

9.3创新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协调发展评价 220

9.3.1耦合协调度计算 220

9.3.2协调发展评价 220

9.4产业升级对创新城市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常州案例 221

9.4.1分析方法及数据 221

9.4.2测算过程 222

9.4.3结论 223

9.5加快创新城市发展协调的对策建议 224

9.5.1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24

9.5.2加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支撑作用 225

9.5.3加强产业作为创新载体的支撑作用 226

9.5.4充分发挥城市创新服务的功能 227

第十章 苏南模式嬗变:未来之路 228

10.1创新城市发展:苏南与6个典型城市的比较 228

10.1.1苏南与6个典型城市综合指数的比较 229

10.1.2苏南与6个典型城市增幅的比较 235

10.2苏南城市发展的差距与不足 238

10.2.1集成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39

10.2.2创新投入指数有待提高 241

10.2.3创新绩效增速明显,但总体偏弱 242

10.2.4环境提升空间有待拓展 242

10.2.5创新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243

10.3创新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244

10.3.1创新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 244

10.3.2创新城市发展的主体要素 246

10.3.3创新城市发展的环境要素 249

10.3.4创新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运行模式 250

10.3.5完善创新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关键——加强产权激励 252

10.4创新城市发展:未来之路 253

10.4.1经济文明:创新城市发展的基础 254

10.4.2政治文明:创新城市发展的保障 256

10.4.3文化文明:创新城市发展的基石 257

10.4.4社会文明:创新城市发展的手段 260

10.4.5生态文明:创新城市发展的目标 262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