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在《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一书里,史书美认为视觉文化已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下,调解主体性的主要方式。她在《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中审视了她所称之为「跨太平洋华语语系」──当中包括使用汉语语言的社群,如中国、台湾、香港和亚美等──的影像,如电影、电视、当代艺术、报纸和新闻的生产与流通等。《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具有开创性地强调了所谓的华人离散研究,应该从汉语文化社群上做出概念化讨论,而非拘泥于种族和国族的层面,不仅仅提倡在华语语系族裔的散布研究、族裔研究、区域研究与中国研究之间搭起桥梁,也希望能在法语语系、葡语语系、西语语系,以及英语语系世界中寻求共鸣。《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共分六章,尝试在华语语系与中国、亚洲、美国的跨国经济文化关系和文化表述的互文脉络里理解华语语系,所探讨的华语语系视觉作品只限于当代台湾、回归前的香港以及当代美国,然而拉丁美洲、非洲、欧洲与东南亚等地的华语语系视觉作品仍有待做出更多探讨。华语语系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重新建构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分类,例如与中国绝对相关的华裔离散和「文化中国」。华语语系研究的目的毋宁是检视华语语系社群与中国的关系是如何愈来愈多样化、愈来愈问题重重;以及此关系是如何成为地方、全球、国家、跨国、移居地及日常生活实践等多角度、多元价值的脉络中,定义华语语系的其中一项因素。当在地的关注以在地的语言发声,进而逐渐取代移民们(和其后代子孙)移居前的关注,华语语系便会成为逐渐消失的概念,最终华语语系会丧失其存在的理由。因此,华语语系作为一种分析与认知,便与特定的时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