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综论编 11
第一章 转型与剧变的思想文化背景 11
一、西学冲击 11
二、子学复兴 16
三、国故整理 19
四、宗教变迁 25
第二章 近代中国老庄学文献述要 32
一、近代老学文献述要 32
二、近代庄学文献述要 59
第三章 近代中国老庄学的诠释路向 74
一、用西方学术分科的方法诠解 74
二、传统的考证与义理 95
三、中西结合的综合诠释 125
第四章 近代中国老庄学与时代思潮 138
一、老庄学与经世致用思潮 138
二、老庄学与进化论思潮 147
三、老庄学与整理国故运动 154
四、老庄学与疑古思潮 165
五、老庄学与唯物史观 177
第五章 近代中国老庄学与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 190
一、哲学的沟通 191
二、社会政治学说之融摄 204
三、科学对话 214
四、余论 224
第六章 近代中国老庄学与儒、道、佛之关系 225
一、儒学在老庄学中的深度渗透 226
二、老庄学与道教义理 236
三、老庄学与近代佛学复兴 252
分论编上(老学) 273
第七章 魏源的老学思想 273
一、《老子本义》撰写原因 273
二、《老子》是救世之书 276
三、救世与太古之治 279
四、《老子》被误解及其与儒佛的关系 282
第八章 严复评点《老子》 288
一、严复评点《老子》的新见解 288
二、史华兹对严复老学的评论 299
第九章 徐绍桢《道德经述义》 304
一、《道德经述义》的宗旨与特点 304
二、对《老子》的理解 306
第十章 梁启超的老学思想 312
一、对老子及道家思想的评价 312
二、《老子哲学》的主要内容 318
三、《老子哲学》的诠释特点 323
四、余论 327
第十一章 许啸天对《老子》的阐发 329
一、老子道论 329
二、社会关怀精神 333
三、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与思考 337
第十二章 蒋锡昌《老子校诂》 340
一、论老子其人其书 340
二、《老子》文本校释 342
三、老子道论发微 346
第十三章 陈柱的老学成就 351
一、老子其人其书之考订 351
二、《老子》义理新诠 354
三、韩非子老学研究 358
四、庄韩老学比较 360
第十四章 张纯—《老子通释》 364
一、张纯一其人及其著书原因 364
二、论先秦诸子与老学源流 367
三、《老子》要义 372
四、解《老》特色 384
第十五章 高亨的老子研究 391
一、《史记·老子传》笺证 391
二、《老子》经文考释 397
三、老子思想通说 400
分论编下(庄学) 409
第十六章 马其昶《庄子故》 409
一、博采众注,训诂精详 409
二、庄子之道,体用兼妙 412
三、会通庄儒,援佛证《庄》 416
四、悯世救时,治道精实 421
第十七章 章太炎的庄学成就 426
一、章太炎其人其学 426
二、对《庄子》的训释考证 427
三、在国学讲演中的《庄子》阐释 432
四、《齐物论释》中的庄佛沟通 437
第十八章 马叙伦的庄子研究 443
一、《庄子义证》的成就 443
二、《庄子年表》、《庄子宋人考》、《〈庄子〉佚文》 449
三、《〈庄子·天下篇〉述义》 452
第十九章 钱基博的庄学思想 457
一、托《庄子》以明义 457
二、会核众注,审其篇章 459
三、“内圣外王之道,庄子所以自明其学” 462
四、会异见同,发九流之管钥 464
第二十章 郎擎霄《庄子学案》 468
一、对庄子思想的阐释 468
二、历代庄学述评 475
第二十一章 闻一多的庄子研究 488
一、校释考证 489
二、同情理解 492
三、文学成就 494
四、哲学思想 497
五、宗教精神 500
第二十二章 刘文典的庄学成就 505
一、《庄子补正》的成因 505
二、《庄子补正》的成就 509
三、《庄子》与生物进化论 513
第二十三章 张默生的庄学思想 517
一、《庄子》篇章的真伪与分类 518
二、研究《庄子》的钥匙 521
三、“以庄解庄”的方法 525
四、庄子的哲学思想 528
第二十四章 王叔岷的庄子研究 534
一、《庄子》文本校释 534
二、庄子思想通论 539
主要参考文献 546
后记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