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表达的认知量度观:现象、问题与方法 1
1、引言 3
2、量度观的研究思路 5
3、语言的量度化现象 8
4、量度观的核心观点 19
5、量度观的研究方法 21
6、结语 23
第二章 量度观内涵之一:物我相应的观点(上)——人主体对物客体的互动观照-M0-M1-M2- 25
1、引言 27
2、物质、思维与语言的合成图式假说M=W+S+C 27
2、1物质存在、主体思维、语言符号的三元环圈-M0-M1-M2- 29
2、2物质存在、主体思维、语言符号的三项合成W+S+C 34
2、3物质存在、主体思维、语言符号的要素对应-W0-W1-W2--S0-S1-S2--C0-C1-C2- 36
3、人主体对物客体的观照M0<…->M1 37
3、1生命即思想-M0-M1- 37
3、2存在与观照<…-> 40
3、3观照的方式=/-〉 47
3、4象似性结果M01/M10 49
4、结语 51
第三章 量度观内涵之一:物我相应的观点(下)——人主体对物客体观照方式的嬗变(P0+Q0)<…->(P1+Q1) 53
1、引言 55
2、混同式观照P0=P1 57
2、1互渗的原始思维方式 57
2、2无理分类与语词互构 59
2、3无因推理与行为表达 60
2、4不达辞意及思维因由 64
3、替代式观照P0-〉P1 65
3、1语言本文引导思维前行 65
3、2神话思维的本质是隐喻 68
4、表现式观照P1-〉P0 71
4、1人主体性的确立 71
4、2叙事思维总特征 73
5、结语 77
第四章 量度观内涵之二:言思互动的观点(上)——从思维内容到符号形式M1〈-〉M2 79
1、引言 81
2、同一律——对象及对象的独立A=A 82
2、1同一律是定量的基础 82
2、2同一律是辩证的同一 84
3、同一性——对象与语义的分离A=A’ 87
3、1同一性是建构的条件 88
3、2同一性是主体性展延 91
4、同义性——表述与形式的差异A=An{A1,A2…An} 92
4、1同义性是转换的纽带 92
4、2同一性之符号的体现 94
5、结语 96
第五章 量度观内涵之二:言思互动的观点(下)——语义质属性与量属性的繁衍W=P+Q 99
1、引言 101
2、语义与语义单位——义的量化A=Pa+Qa 102
2、1语义的分类——质属性与量属性 102
2、2语义的分解——义素与义项 103
2、3语义的分立——概念同与义素同 104
3、内涵与内涵结构——质的分解Pa=Pa1+Pa2+Pa3 106
3、1内涵的分解——质属性丰化与嬗变 106
3、2表述是指称部分内涵——质属性的选择 107
4、外延与外延数值——量的分解Qa=Qa1+Qa2+Qa3 109
4、1外延的分解——量属性类化与数化 109
4、2类化外延到数化外延——量属性的选择 110
5、指称与指称方向——表义目标(Pa+Qa)/Pa/Qa 111
5、1指称是数目外延——质属性语义焦点 111
5、2指向是类属外延——量属性语义焦点 113
5、3指称与指向的相对性——语义焦点的转换 113
6、结语 114
第六章 量度观内涵之三:差异比较的观点(上)——本原与异易M/M’ 117
1、引言 119
2、本量与异量M=M’ 119
2、1类义机理w=w’ 121
2、2合理类比P=P’ 125
2、3无理类比Q=Q’ 127
2、4语言价值A=f(a=a’) 130
3、原量与易量M-〉M’ 132
3、1转义机理w-〉w’ 133
3、2转义杠杆Paa’ 134
3、3换形接面Qaa’ 135
3、4语言价值A=f(a->a’) 136
4、结语 138
第七章 量度观内涵之三:差异比较的观点(下)——呈现与隐现M/f(M’) 141
1、引言 143
2、现量与含量M/f(M’=m’+m’’+m’’’…) 143
2、1蕴义机理w-〉(w’+w’’+w’’’…) 144
2、2限定蕴涵Pa-〉Pa’+Pa’’+Pa’’’ 146
2、3可能蕴涵Qa-〉Qa’+Qa’’+Qa’’’ 154
2、4语言价值A=f(a=a’+a’’+a’’’…) 158
3、单量与合量M/(Ma+Mb+…) 159
3、1合义机理W=Wa+Wb+… 160
3、2异类组合P=f(Pa=Pa+Pb+Pc…) 161
3、3同类组合P=f(Pa=Pa1+Pa2+Pa3…) 163
3、4语言价值A=f(a=a/a1+b/a2+c/a3…) 164
4、结语 165
第八章 量度观的语言分析方法:特殊的定量分析 167
1、引言 169
2、量度分析法 169
2、1术语范畴与分析方法 169
2、2结构单位与结构方式 172
3、比较与差异 181
3、1分解与重组 181
3、2归并与推导 184
3、3建构与赋义 186
4、设量与用量 187
4、1常量与变量 187
4、2设量与用量 188
5、结语 190
第九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概念结构(上)——语义结构的概念化量度类型与构成 193
1、引言 195
2、语义数值量 197
2、1语义数值的类型 197
2、2语义数值的概念 201
3、语义概念量 203
3、1量概念与概念量 204
3、2概念量结构方式 210
3、3隶属度与量度点 213
4、语义合成量 214
4、1语义概念的组合 214
4、2语义概念的加合 215
5、结语 218
第十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概念结构(下)——语义结构的概念化量度范畴与特征 221
1、引言 223
2、语义量度的辩证 225
2、1语义量度差异的大小 225
2、2语义量度值变与质变 230
2、3语义量度选择的角度 231
2、4语义量度结构的定型 232
3、语义量度的实质 234
3、1语义成分及系统 237
3、2概念结构与语义 238
4、结语 239
第十一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叙述方式(上)——新时期小说叙述方式的新意:形式论 243
1、引言 245
2、叙述新方式概观 246
2、1叙述及叙述方式略论 246
2、2叙述新方式构成情况 248
3、叙述新方式类型 250
3、1全面的标点异动 250
3、2独特的句式贯穿 255
3、3直露的外观突破 259
3、4隐现的语体移植 263
3、5多重的角度超越 271
4、结语 275
第十二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叙述方式(下)——新时期小说叙述方式的新意:内涵论 277
1、引言 279
2、叙述新方式的成因 279
2、1文本方面 280
2、2接受方面 284
3、叙述新方式的实质 286
4、叙述新方式的意义 290
4、1丰富小说的创作技巧 290
4、2导致叙述语调的产生 290
4、3填充文体内涵导引接受方式 292
4、4改造叙述媒介 293
4、5还原叙述本体 295
5、叙述新方式的前景 297
6、结语 299
第十三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情态功能(上)——言语活动的语用动因的类型与建构 301
1、引言 303
2、语用情态的类型 305
2、1语用的分类情态 305
2、2语用的关系情态 308
3、语用情态的建构 312
3、1语用情态的设值 313
3、2语用情态的设级 314
3、3语用情态的设类 316
3、4语用情态的设式 319
3、5语用情态的设体 321
3、6语用情态的设态 328
4、结语 329
第十四章 量度观分析应用范畴:情态功能(下)——言语活动的情态语用的策略与范畴 333
1、引言 335
2、言语活动的情态策略 337
2、1情态策略的显量 337
2、2情态策略的比量 339
2、3情态策略的换量 341
3、语用情态的范畴分析 343
3、1语用情态的特点 343
3、2语用情态的意义 348
3、3语用情态的能产 351
4、结语 357
第十五章 结语 359
参考文献 362
附录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