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翔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1433743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已经出版的大量汽车专业相关教材显著不同的是内容编排新颖,条理清晰,融传统的汽车理论与汽车设计为一体,便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全书按汽车运动方向将汽车运动的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介绍汽车总体设计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与汽车纵向运动、汽车垂直方向运动和汽车侧向运动有关的系统性能分析及总成结构设计。

总论 1

第一节 汽车工业发展概述 1

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与现状 1

二、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 2

三、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

四、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 3

第二节 汽车产品开发的过程与策略 6

一、汽车产品开发的商业原则 6

二、产品的生命周期 7

三、汽车新产品的开发流程 7

四、汽车新产品开发的平台化策略 9

五、汽车新产品开发的模块化策略 10

六、汽车新产品开发中的信息技术 12

第一章 汽车的总体设计 15

第一节 汽车的分类与形式 15

一、汽车的分类 15

二、汽车的形式 16

第二节 汽车的主要参数 20

一、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 20

二、汽车的质量参数 22

三、汽车的性能参数 24

第三节 轮胎的选择 26

一、汽车轮胎的种类与参数 26

二、轮胎的选用 28

第四节 动力装置的选择 28

一、汽车动力装置的种类 28

二、汽车动力装置的选择 29

第五节 车身形式的选择 30

一、乘用车的车身形式 30

二、客车的车身形式 31

第六节 总体布置方案 32

一、坐标系的确定 32

二、汽车驾驶区的布置 33

三、客车乘客区的布置 39

四、货车驾驶室与货箱的布置 40

五、动力总成的布置 41

六、乘员约束系统的布置 43

七、动力总成的悬置 44

八、总布置方案的校核 48

思考题 49

第二章 汽车受力分析 50

第一节 汽车的行驶原理 50

一、驱动力 50

二、行驶阻力 50

三、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51

第二节 汽车轮胎力学性能 52

一、轮胎坐标系 52

二、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 52

三、轮胎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特性 60

四、轮胎的滚动阻力特性 63

五、轮胎的纵向力传递特性 69

六、轮胎的侧偏特性 73

七、轮胎同时存在纵向滑移与侧偏时的特性 76

八、轮胎的动态特性 78

第三节 汽车空气动力性能 79

一、空气动力的六分量 79

二、气动阻力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80

三、气动力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83

第四节 汽车行驶受力分析 86

一、汽车行驶的坡度阻力与加速阻力 86

二、汽车行驶的受力情况 87

三、汽车的行驶方程式 92

思考题 93

第三章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 94

第一节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形式 94

一、发动机驱动的动力传动系统 94

二、电动机驱动的动力传动系统 96

第二节 汽车动力装置 100

一、动力装置应用的能源及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100

二、汽车动力装置的特性 101

三、汽车动力装置特性的比较 105

第三节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与匹配 109

一、汽车的动力性能及其评价 109

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12

三、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的确定 117

四、最低挡传动比的确定 118

五、传动系挡位数和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119

第四节 汽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 120

一、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模型 121

二、发动机的激励力矩 124

三、传动轴的激励力矩 125

四、扭转振动的控制 126

五、扭转振动减振器简介 127

第五节 离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133

一、机械式离合器 133

二、液力变矩器 151

三、湿式离合器 159

第六节 变速器 160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结构方案 161

二、固定轴有级变速器 167

三、自动变速器 193

四、变速器的比较 205

第七节 万向传动装置 206

一、万向节和传动轴结构方案 206

二、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214

三、万向节的设计计算 219

四、传动轴设计 227

第八节 主减速器与差速器 229

一、主减速器 229

二、差速器 245

思考题 251

第四章 汽车制动系统 252

第一节 制动系统的要求 252

一、汽车制动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252

二、制动系统的主要要求 252

第二节 制动性能 254

一、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254

二、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255

三、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57

第三节 制动器 259

一、制动器选择 259

二、制动器主要参数选择 264

三、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265

四、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 271

第四节 制动系统设计 275

一、简单制动 275

二、伺服制动 277

三、动力制动 281

四、电动制动系统 287

五、分路系统 289

第五节 辅助制动系统 290

一、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 290

二、液力缓速器 291

三、电涡流缓速器 292

四、永磁式缓速器 293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与控制系统 293

一、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93

二、制动力调节装置 299

三、制动力控制装置 302

思考题 305

第五章 汽车通过性 306

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 306

一、汽车支承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306

二、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307

第二节 汽车挂钩牵引力 309

一、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 309

二、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土壤阻力 311

三、松软地面给汽车的土壤推力 313

四、挂钩牵引力 315

第三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 315

第四节 间隙失效的条件和越障能力 316

一、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 316

二、汽车越障能力 320

思考题 324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