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
第一篇 森林资源 17
第一章 森林状况 17
第一节 森林分布 18
第二节 森林类型 24
第三节 林木树种 31
第二章 林业用地 48
第一节 有林地 49
第二节 无林地 55
第三节 森林覆盖率 59
第三章 林木蓄积量 61
第一节 活立木蓄积 61
第二节 用材林蓄积 68
第四章 林野动植物 81
第一节 野生动物 81
第二节 林下植物 98
第二篇 开发建设 111
第一章 开发沿革 111
第一节 清朝及清朝以前 111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115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 121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12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6
第二章 森林调查 128
第一节 森林经理调查 129
第二节 森林资源清查 138
第三节 作业设计调查 141
第四节 专业调查 142
第五节 森林调查队伍 145
第三章 规划设计 148
第一节 森林经营方案 149
第二节 勘察设计 151
第三节 林业区划 157
第四章 林业局场建设 164
第一节 林业局设置 164
第二节 贮木场建设 173
第三节 道路建设 176
第四节 林业机械厂建设 179
第五节 电力建设 180
第六节 林区城镇建设 183
第三篇 木材生产 194
第一章 采伐 194
第一节 准备作业 194
第二节 采伐方式 196
第三节 采伐工艺 203
第四节 采伐机具 204
第五节 采伐作业 209
第六节 伐区验收 214
第二章 集材 215
第一节 人力集材 219
第二节 机械集材 221
第三节 畜力集材 232
第四节 平车集材 235
第五节 楞场(装车场) 237
第三章 运材 244
第一节 水路运输 244
第二节 森铁运输 252
第三节 汽车运输 276
第四章 贮木 291
第一节 贮木作业 292
第二节 楞区管理 299
第三节 木材检验 301
第五章 生产通讯 302
第一节 省森工总局系统生产通讯 302
第二节 大兴安岭林管局生产通讯 304
第三节 省林业厅系统生产通讯 305
第四篇 林产工业 310
第一章 制材 310
第一节 制材厂 310
第二节 生产技术 316
第三节 产品 320
第二章 木制品 325
第一节 特种木制品 326
第二节 家具 328
第三节 建筑木制品 329
第四节 新兴小木制品 332
第五节 其它木制品 333
第六节 木材干燥 334
第三章 人造板 335
第一节 胶合板 336
第二节 细木工板 345
第三节 纤维板 347
第四节 木丝板和刨花板 352
第四章 林产化工 355
第一节 木材热解 356
第二节 木材水解 359
第三节 制浆造纸 360
第四节 其它林化产品 365
第五章 木片 367
第一节 生产技术 369
第二节 产品 370
第五篇 森林保护 377
第一章 资源管理 377
第一节 森林资源统计 378
第二节 森林资源档案 379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 381
第二章 护林防火 386
第一节 防火组织与专业队 387
第二节 防护措施 393
第三节 森林火灾 406
第三章 森林病虫鼠害 413
第一节 主要病虫鼠害 414
第二节 防治 424
第三节 林药 436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 437
第一节 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 439
第二节 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 444
第三节 珍禽、湿地自然保护区 447
第四节 水域生态型自然保护区 451
第五节 名胜遗迹自然保护区 452
第五章 林政管理 454
第一节 山林管理 456
第二节 山林权属 461
第三节 木材运输 464
第四节 实施《森林法》 472
第六篇 植树造林 477
第一章 种子 477
第一节 种子生产 478
第二节 种子林 495
第三节 良种繁育 502
第二章 育苗 511
第一节 育苗形式 512
第二节 育苗管理 519
第三节 育苗效果 536
第三章 造林 543
第一节 造林形式 544
第二节 林种 566
第三节 “三北”防护林 573
第四节 造林管理 577
第七篇 森林经营 597
第一章 经营机构 597
第一节 森林抚育站 599
第二节 森林经营所 601
第三节 营林村 616
第四节 经营林场 618
第五节 林业管理站 628
第二章 封山育林 633
第一节 封育政策 634
第二节 宣传教育 636
第三节 封育措施 638
第四节 封育成果 642
第五节 典型单位纪实 647
第三章 次生林经营 650
第一节 次生林抚育 651
第二节 次生林改造 656
第四章 森林更新 662
第一节 天然更新 662
第二节 人工更新 668
第三节 促进更新 671
第五章 人工林抚育 683
第一节 幼林抚育 683
第二节 中壮林抚育 687
第八篇 多种经营 696
第一章 种植业 696
第一节 粮菜种植 696
第二节 野生植物栽培 701
第三节 果树食用菌栽培 704
第二章 采集、采掘业 707
第一节 食用菌采集 707
第二节 山野果采集 709
第三节 红松籽采集 709
第四节 山野菜采集 711
第五节 采药 712
第六节 采矿 713
第三章 养殖业 716
第一节 家畜家禽饲养 717
第二节 水产养殖 722
第三节 野生动物驯养 724
第四章 农副产品加工业 728
第一节 糖油加工 728
第二节 食品加工 729
第三节 制酒 731
第四节 制药 731
第五节 建材生产 733
第五章 旅游服务业 737
第一节 旅游业 738
第二节 饮食与专卖业 740
第九篇 经营管理 744
第一章 木材管理 744
第一节 木材流通 744
第二节 统配材管理 747
第三节 非统配材管理 750
第四节 木材供货管理 753
第五节 木材价格管理 761
第六节 铁路运输管理 767
第二章 劳动管理 772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 773
第二节 工资管理 784
第三节 安全管理 799
第四节 劳动保险 812
第三章 资金管理 816
第一节 资金筹措 817
第二节 资金投放 829
第三节 资金效益 834
第四节 财务管理 838
第四章 企业管理 842
第一节 企业管理体制 843
第二节 企业民主管理 845
第三节 企业整顿 847
第四节 经营改革 849
第十篇 科技 教育 林学会 855
第一章 科学研究 855
第一节 科研成果 858
第二节 科技交流 871
第二章 教育 885
第一节 普通教育 886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887
第三节 高等专业教育 892
第四节 干部岗位培训 897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898
第六节 扫盲与“双补” 900
第三章 林学会 901
第一节 学会组织 902
第二节 学术活动 905
第十一篇 机构人员 915
第一章地方林业 915
第一节 省林业机构 915
第二节 市(地)林业机构 923
第三节 县(市)林业机构 926
第二章 国家森工企业 932
第一节 省森林工业总局 934
第二节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 946
第三章 森林警察 951
第一节 护林队 951
第二节 护林警察 952
第三节 森林警察 952
第四节 武装森警总队 958
后记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