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网融合视野下网络犯罪的评价模式 1
一、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与刑法关切 1
二、三网融合视野下传统刑法面临的挑战和司法困境 11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刑法罪名适用的扩张解释 18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的财产化与刑法保护 36
一、“大数据”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表征 37
二、关于建立“大数据”刑法保护体系的必要性思索 41
三、刑法保护“大数据”的现有罪名体系及其缺憾 47
四、关于构建“大数据”刑法保护体系的思考 51
第三章 信息时代的口袋罪与消减思路 64
一、引言:从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件谈起 64
二、信息时代的新生口袋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66
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口袋化”的司法乱象及其本质反思 71
四、自然推论:盲目扩大“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适用范围的批判 80
五、当前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口袋化”的消减思路 85
第四章 网络犯罪“资助”行为及其入罪化思路 91
一、网络犯罪“资助”行为的出现及其内涵 91
二、网络犯罪“资助”行为的现状及其危害性 95
三、网络犯罪“资助”行为的现有制裁模式及其本质思考 99
四、网络犯罪“资助”行为的刑法制裁模式的合理构建 103
第五章 网络诽谤行为的规律分析与处置思路 112
一、网络诽谤行为的背景因素和当前特点 113
二、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基础的网络诽谤的现状分析 124
三、网络诽谤行为的罪刑评价体系及其缺憾 136
四、他山之石:网络诽谤域外处置模式的考察与借鉴 148
五、网络诽谤行为防治策略的体系化思考 153
第六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 173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性评价 174
二、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现有刑法制裁体系及其立法本质 186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争议与困境 190
四、现行刑法视野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名的扩张性解释 195
五、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后续行为:身份盗窃行为的刑法应对 204
第七章 网络空间中的商标“冒用”行为与立法对策 216
一、网络商标“冒用”行为的出现及其内涵 216
二、网络商标“冒用”行为的类型考察与特征剖析 224
三、网络商标“冒用”行为的传统罪名评价体系及其局限性 233
四、刑法介入网络商标“冒用”行为的理论考察 240
五、面对虚拟空间的自我跟进:网络商标“冒用”行为的刑法回应 245
第八章 制裁流氓软件的罪名体系与未来方向 254
一、流氓软件的类型及其危害性 254
二、现行刑法应对流氓软件的罪名体系及其困境 260
三、流氓软件的刑法评价思路及其限度 267
第九章 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滞后与解决思路 273
一、“定量标准滞后”问题的现状和回顾性梳理 274
二、“定量标准滞后”的司法对策模式及其经验总结 281
三、信息时代定量标准确立的理论基础及其考察 287
四、“定量标准滞后”问题的理性解决方案 289
第十章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思路及未来方向 295
一、网络犯罪态势的回溯性思考:网络犯罪之刑法对策的基础分析 296
二、我国当前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其缺憾 304
三、网络犯罪的基本刑事立法对策及其路径选择 314
四、司法实践视野中网络犯罪的应对思路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