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适用于改革试点省份 2013最新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046681
  • 页数:2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在来自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具有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名师作为图书编委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在囊括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的基础上,从历年各地真题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着手,参照当前考情精心编写而成的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2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

考点聚焦 2

第一节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论 2

考点梳理 2

一、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2

(一)信息技术发展史 2

(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3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3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相关基本知识 3

第二节 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 4

考点梳理 4

一、目前面临的信息危机 5

(一)信息安全 5

(二)信息滥用 5

(三)信息污染 5

二、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5

(一)计算机病毒 5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5

三、计算机黑客问题 6

四、计算机知识产权问题 6

五、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6

六、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与网络使用规范 6

七、信息法律法规 7

强化训练 8

第二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0

考点聚焦 10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10

考点梳理 10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0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 11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11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 11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12

考点梳理 12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2

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12

三、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及选择的原则 13

第三节 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13

考点梳理 13

一、课程的模块结构与内容 13

二、课程内容标准及要求 14

第四节 教育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 16

考点梳理 16

一、教学内容 16

二、教材特色 16

三、信息技术教育内容风格主线 16

强化训练 17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8

考点聚焦 18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和策略 18

考点梳理 18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8

(一)直观性原则 18

(二)启发性原则 19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19

(四)巩固性原则 19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19

(六)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20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

(八)因材施教原则 20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20

(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1

(二)情境教学策略 21

(三)动机教学策略 21

(四)启发式教学策略 21

(五)九段教学策略 22

(六)情境—陶冶策略 22

(七)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22

(八)支架式教学策略 23

(九)抛锚式教学策略 23

(十)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24

(十一)探究式学习策略 24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的规律 25

考点梳理 25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25

(一)教学目标: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5

(二)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 25

(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 25

(四)教学方法:以教学需要为中心 26

(五)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探究学习和因材施教 26

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26

(一)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7

(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27

(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 27

(四)检查和巩固知识 27

三、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27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27

(二)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28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28

(四)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28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28

考点梳理 28

一、信息技术教学理论 28

(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8

(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9

(三)建构主义理论 29

(四)多元智能理论 32

(五)混合学习理论 33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33

(一)讲授法 33

(二)谈论法 34

(三)演示法 34

(四)练习法 34

(五)读书指导法 34

(六)课堂讨论法 34

(七)Web Quest教学法 34

(八)启发法 35

(九)实习法 35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35

考点梳理 35

一、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35

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5

(一)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35

(二)师资培养 36

(三)制度建设 36

(四)教育科研 36

三、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6

(一)准备阶段 36

(二)实施阶段 36

(三)总结阶段 37

四、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 37

(一)经验总结法 37

(二)调查法 38

(三)行动研究法 38

(四)实验研究法 40

(五)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 41

(六)叙事研究 42

强化训练 43

第四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4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44

考点聚焦 44

第一节 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4

考点梳理 44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44

(一)计算机发展概述 44

(二)计算机分类 45

(三)计算机特点 46

(四)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6

二、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和信息编码 47

(一)数制 47

(二)数制间的转换 48

(三)二进制的运算 50

(四)数据编码和信息编码 50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2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52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 53

第二节 操作系统简介 54

考点梳理 54

一、操作系统概述 54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 54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 54

(三)操作系统的分类 54

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桌面及基本操作 55

(一)Windows XP的桌面 55

(二)Windows XP基本操作 55

三、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 56

(一)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56

(二)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56

(三)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57

四、控制面板 58

(一)外观和主题 58

(二)添加和删除程序 58

(三)日期、时间、语言和区域设置 58

第三节 计算机数据处理 58

考点梳理 58

一、关于Excel 59

(一)Excel工作界面 59

(二)Excel基础知识 59

二、Excel的基本操作 59

(一)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59

(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59

(三)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61

三、数据的输入 63

(一)数据的类型 63

(二)数据的编辑 63

(三)数据填充 64

四、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64

(一)公式的应用 64

(二)函数的使用 66

五、图表 66

(一)创建图表 66

(二)图表的编辑 67

六、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67

(一)数据清单 67

(二)数据排序 67

(三)数据筛选 67

(四)数据分类汇总 68

七、打印工作表 68

(一)设置打印格式 68

(二)打印工作表 69

第四节 计算机的文字处理 69

考点梳理 69

一、关于Word 69

(一)Word的启动 69

(二)Word窗口的组成 69

二、Word文档基本操作 70

(一)创建文档 70

(二)打开文档 70

(三)保存文档 70

(四)输入文稿 71

(五)文字的选取 71

(六)移动、复制和删除文字 72

(七)查找和替换文本 72

(八)“撤消”和“恢复”操作 73

(九)文档的显示方式 73

三、设置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73

(一)字符格式 73

(二)段落格式 74

(三)设置边框和底纹 74

(四)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 74

(五)首字下沉和分节 符 75

四、图文排版 75

(一)图片的插入和设置 75

(二)插入图形 75

(三)插入艺术字和图表 75

(四)页面设置 76

(五)页眉和页脚设置 76

(六)分栏设置 76

(七)插入页码 76

五、表格制作的方法 76

(一)建立表格 76

(二)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77

(三)调整单元格大小 77

(四)表格数据排序 77

第五节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77

考点梳理 77

一、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77

(一)创建演示文稿 77

(二)根据内容提示向导 77

(三)根据设计模板 78

(四)选择“空演示文稿” 78

二、演示文稿的编辑 78

(一)文本输入 78

(二)添加文本框 78

(三)移动和调整文本框的大小与位置 78

(四)改变文字格式 78

(五)插入剪贴画或图片 79

(六)插入图表 79

(七)插入艺术字 79

(八)添加超链接 79

三、幻灯片的视图方式与编辑制作 79

(一)幻灯片的视图方式 79

(二)幻灯片的制作与编辑 79

四、优化演示文稿 79

(一)外观设计 79

(二)幻灯片应用配色方案 80

(三)应用设计模板 80

(四)幻灯片版式更改 80

五、插入多媒体元素 80

(一)插入影片 80

(二)插入声音 80

(三)播放CD乐曲 80

(四)插入Flash媒体 80

六、创建幻灯片动画效果 80

(一)在幻灯片上添加动画效果 80

(二)在幻灯片上添加动作按钮 81

(三)更改幻灯片中动画对象出现的顺序 81

(四)在播放的幻灯片上添加信息 81

(五)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81

七、幻灯片放映 81

(一)设置自动放映时间 81

(二)设置放映方式 81

八、幻灯片的打印和打包 81

(一)幻灯片的打印 81

(二)幻灯片的打包 82

第六节 计算机的图像处理 82

考点梳理 82

一、图像处理概述 82

(一)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82

(二)工具箱和浮动面板 83

二、图像的基本编辑 83

三、图像选取 83

(一)图像选取工具 83

(二)调整选区 83

四、图像绘制 84

(一)画笔工具 84

(二)颜色取样工具 84

(三)颜色填充 84

五、图像修复工具 85

(一)修补工具 85

(二)图章工具 85

六、图像色彩的调整 85

七、图层的使用 85

(一)关于图层 85

(二)图层的基本操作 86

(三)在图层上创建文字层 86

(四)图层顺序调整 86

(五)图层样式 86

(六)路径的概念及其绘制 87

八、滤镜的使用 87

(一)关于滤镜 87

(二)Photoshop中滤镜的分类及效果 87

第七节 网页设计与制作 88

考点梳理 88

一、网页制作基础知识 88

(一)网页制作相关概念 88

(二)网站分类 88

(三)网站的制作步骤 89

二、FrontPage 2003的基本操作 89

(一)FrontPage 2003的视图方式 89

(二)站点的基本操作 89

三、网页编辑 90

(一)文本编辑 90

(二)图片编辑 90

(三)水平线的插入 90

(四)日期、时间的插入 90

(五)网页过渡效果 90

四、表格应用 90

(一)表格的创建与编辑 90

(二)布局表格与单元格 91

(三)导航与共享边框 91

五、超链接应用 91

(一)超链接 91

(二)建立超链接 91

(三)编辑超链接 92

六、Web组件应用 92

(一)制作横幅广告管理器 92

(二)制作滚动字幕 92

(三)插入音频文件 92

七、网站的测试、发布、维护 93

(一)网站的测试 93

(二)网站的发布 93

(三)网站的维护 93

第八节 动画制作 94

考点梳理 94

一、Flash动画概述 94

(一)Flash是一种动画创作与应用程序开发于一身的创作软件 94

(二)Flash动画的制作原理 94

(三)Flash的重要概念 94

二、Flash工具箱介绍 95

(一)绘图工具 95

(二)颜色工具 96

(三)吸管,墨水瓶工具 96

三、时间轴面板的应用 96

四、图层的应用 96

(一)图层的作用和意义 96

(二)图层的基本操作 96

(三)引导层 97

(四)遮罩层 97

第九节 网络基础与应用 98

考点梳理 98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98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98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98

(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98

(四)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00

二、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101

(一)IP地址和域名地址的含义 101

(二)DNS域名服务 103

(三)因特网提供的信息服务 103

(四)因特网搜索引擎概述 104

第十节 程序设计 104

考点梳理 104

一、程序设计基础 104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 104

(二)基本数据类型 105

(三)变量和常量 105

(四)运算符和表达式 106

(五)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109

二、程序控制结构 110

(一)顺序结构 110

(二)选择结构 110

(三)循环结构 112

三、过程 114

(一)事件过程 114

(二)Sub过程 114

(三)Function过程 115

第十一节 机器人基础知识 116

考点梳理 116

一、机器人概述 116

(一)机器人的定义 116

(二)机器人特征 116

(三)机器人的种类 116

(四)机器人的发展 116

(五)机器人的感官——控制器和传感器 117

二、机器人教育 117

(一)机器人教育的定义 117

(二)机器人教育的开展状况 117

(三)机器人课程的特点 117

(四)机器人教育意义 118

三、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118

(一)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流程 118

(二)机器人制作的硬件和软件 118

强化训练 118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24

第一章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12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24

考点聚焦 124

第一节 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124

考点梳理 124

一、学生一般特征定义 124

二、初中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124

(一)初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125

(二)初中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125

第二节 学习风格分析 126

考点梳理 126

一、学习风格定义 126

二、学习风格分析 126

(一)生理因素 126

(二)心理因素 126

(三)社会因素 127

(四)环境因素 127

第三节 初始能力分析 127

考点梳理 127

一、初始能力定义 127

二、初始能力分析 127

(一)预备技能 127

(二)目标技能 127

(三)学习态度 128

强化训练 128

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12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29

考点聚焦 129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29

考点梳理 129

一、分析知识点 129

(一)知识点 129

(二)教学重难点 129

二、安排内容顺序 130

(一)并列型 130

(二)顺序型 130

(三)综合型 130

第二节 教材内容的分析 131

考点梳理 131

一、广义的知识分类 131

(一)陈述性 131

(二)程序性 131

(三)策略性 131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31

(一)言语信息 132

(二)智慧技能 132

(三)认知策略 132

(四)动作技能 132

(五)态度 132

三、我国教学实践中的分类 132

(一)事实类 132

(二)概念类 132

(三)技能类 133

(四)原理类 133

(五)问题解决类 133

第三节 教材的分析方法 133

考点梳理 133

一、归类分析法 133

二、图解分析法 133

三、层级分析法 133

四、信息加工分析法 134

五、使用卡片分析法 134

六、解释结构模型法 134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 13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35

考点聚焦 135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 135

考点梳理 135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 135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35

(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36

(三)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36

二、三维目标体系 137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37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37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37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138

考点梳理 138

一、行为目标的设计 138

(一)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138

(二)设计行为目标的优点与局限性 139

二、内外结合的目标设计 139

三、三维目标的编写 139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原则 139

(二)三维目标的描述类型 140

(三)三维目标编写常用行为动词 141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41

考点梳理 141

强化训练 142

第四章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4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43

考点聚焦 143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143

考点梳理 143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43

(一)依据教学目标 143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143

(三)依据学生实际特点 143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 144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144

(六)依据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144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44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 145

考点梳理 145

一、信息资源的分类 145

(一)信息资源分类表 145

(二)教学媒体分类表 145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46

(一)依据教学目标 146

(二)依据教学内容 146

(三)依据教学对象 146

(四)依据教学条件 146

三、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和方法 146

(一)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 146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 147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 149

考点梳理 149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149

二、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150

三、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150

(一)文本叙述式模版 150

(二)表格式模版 152

四、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152

(一)完整性和规范性 153

(二)可实施性 153

(三)创新性 153

强化训练 154

第五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 15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55

考点聚焦 155

第一节 讲授法教学设计案例及评价 155

考点梳理 155

第二节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案例及评价 159

考点梳理 159

第三节 探究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 161

考点梳理 161

第四节 范例教学法设计案例及评析 166

考点梳理 166

强化训练 167

第三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170

第一章 课堂学习指导 17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70

考点聚焦 170

第一节 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170

考点梳理 170

一、教学情境创设 170

(一)教学情境的含义 170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70

二、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73

第二节 有效学习与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 175

考点梳理 175

一、有效学习的内涵和实施策略 175

(一)有效学习的内涵 175

(二)有效学习的实施策略 175

二、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 176

(一)学习方法的定义 176

(二)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 177

第三节 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 178

考点梳理 178

一、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178

(一)自主学习的过程 178

(二)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 179

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 180

(一)探究学习的过程 180

(二)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探究 180

三、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 181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181

(二)如何促进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 182

强化训练 183

第二章 课堂组织调控 18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84

考点聚焦 184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184

考点梳理 184

一、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 184

(一)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184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184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185

二、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策略 186

(一)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86

(二)重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186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拉近学生生活距离 187

(四)将信息技术学习融入教学过程中 187

三、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突发事件的处理 188

(一)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188

(二)应对偶发事件的方法策略 188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因素的调控方法 190

考点梳理 190

一、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调控的方法 190

(一)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190

(二)协调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191

(三)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191

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调控的方法 192

(一)教学内容的生成 192

(二)教学内容的预设 192

(三)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 192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调控的方法 192

(一)从“教”到“学”方法的过渡 192

(二)方法要有针对性 193

(三)方法应灵活多样 193

强化训练 193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 19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95

考点聚焦 195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95

考点梳理 195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环节 195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195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96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技能 196

(一)导入技能 196

(二)归纳总结技能 197

(三)说明技能 197

(四)提问技能 198

(五)强化技能 199

(六)变化技能 199

(七)教师的认知与决策技能 200

第二节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200

考点梳理 200

一、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作用 200

(一)信息技术实践是信息技术理论到应用的桥梁 200

(二)信息技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200

(三)信息技术实践能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200

(四)信息技术实践可以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201

(五)信息技术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 201

二、信息技术实践的组织实施 201

(一)信息技术实践的基本要求 201

(二)实践方案的制订 201

(三)信息技术实践的组织实施要求 202

(四)信息技术实践的考核 202

三、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02

(一)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202

(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原则 202

(三)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203

第三节 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 203

考点梳理 203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203

(一)典型性原则 203

(二)生活性原则 203

(三)多维性原则 203

(四)适应性原则 204

(五)合作性原则 204

(六)动态性原则 204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内容 204

(一)教材内部资源的整合 204

(二)学科内部资源的整合 204

(三)跨学科资源的整合 204

(四)师生资源的整合 204

(五)校际资源的整合 205

(六)教材内外资源的整合 205

(七)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的整合 205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 205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 205

(二)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 205

强化训练 206

第四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208

第一章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20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08

考点聚焦 208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208

考点梳理 208

一、基本理念 208

二、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208

(一)评价目标分析 208

(二)评价内容分析 209

三、过程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209

(一)知识与技能评价 209

(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209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210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类型与原则 210

考点梳理 210

一、学习评价的类型 210

(一)按照基准分类 210

(二)按照目的分类 210

(三)按照表达分类 211

二、学习评价的原则 211

(一)发展性原则 211

(二)全面性原则 212

(三)多样性原则 212

(四)多主体性原则 212

(五)客观性原则 212

(六)指导性原则 212

第三节 学习评价活动 213

考点梳理 213

一、价值标准 213

(一)学习评价标准 213

(二)量规 213

二、信息收集方法 215

(一)测验法 215

(二)观察法 215

(三)调查法 215

(四)作品分析法 216

(五)自我报告法 217

三、价值判断方法 217

(一)标准化考试 217

(二)表现性评价 218

(三)档案袋评价 218

(四)学习契约 219

四、试卷质量的评价 219

强化训练 221

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22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23

考点聚焦 223

第一节 教学评价及其功能的实现 223

考点梳理 223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 223

(一)教学评价的标准 223

(二)教学评价的范围 224

(三)教学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224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225

(一)诊断功能 225

(二)反馈功能 226

(三)激励功能 226

三、教学评价功能的实现 226

(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226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和鼓励性用语 227

(三)注重教学反思 227

第二节 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227

考点梳理 227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227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227

(一)教学前反思 227

(二)教学中反思 228

(三)教学后反思 228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 228

(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28

(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29

(三)改进职业生存方式 229

(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29

第三节 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策略与方法 229

考点梳理 229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 229

(一)具体经验阶段 229

(二)观察分析阶段 229

(三)重新概括阶段 230

(四)积极验证阶段 230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230

(一)反思总结法 230

(二)对话反思法 230

(三)课堂实录反思法 230

(四)教后记反思法 230

(五)行动研究法 231

(六)课后备课法 231

(七)阅读新知法 231

强化训练 231

中公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课程体系 233

中公教育 全国分校一览表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