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MSS集成描写理论及其相关分析 4
第一节MSS集成描写理论的语义分析方法 10
一、语义分析的理论目标 10
二、语义分析的思想精髓:语义内容与(广义)语法行为的统一 10
第二节 俄语动词转义的集成描写问题 19
一、转义表示心理感受 21
二、转义表示命题态度 26
三、转义表示言说活动 30
四、转义表示静态事件 34
五、转义表示其他行为 38
第三节 俄语动词多义的集成描写问题 40
一、题元结构关系 42
二、语义层级关系 44
三、形式结构关系 45
第四节MSS集成描写理论与汉语语义研究 50
第二章 动词语义次范畴化:基于集成描写的动词分类范畴 67
第一节 动词语义范畴化概论 67
第二节 动词具体语义范畴 76
第三节 物性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化 80
一、物性动词的分类层级及其具体语义类别 82
二、物性动词语义类的进一步次范畴化 92
第四节 心性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化 93
一、心性动词语义次范畴化问题 94
二、心性动词次范畴化参数分析 99
第三章 集成描写理论的动词分布关系特征 119
第一节 题元及其层级关系、题元性能 120
第二节 题元次语义属性及其语法性质 143
一、活物性/非活物性 147
二、意志活动/非意志活动性 148
三、目的/非目的性 149
四、抽象/具体属性 150
五、空间一事物性/时间一事件性 152
六、内部属性/外部属性 153
七、可运作性/不可运作性 157
八、可让渡性/不可让渡性 157
九、局部/整体性 158
十、题元其他次语义属性 159
第三节 题元换喻功能 163
第四节 题元重合、配价合并与分裂 165
第五节 动词兼容性能 169
第六节 句法组合变异分析 191
第四章 集成描写理论的动词转换关系特征 193
第一节 动词的转换概貌、机制 195
第二节 动词转换方式、类型 200
一、动词语义分析的同义转换形式特征 200
二、动词语义分析的逆向转换形式特征 210
第三节 动词转换与副题元 223
第四节 动词转换变异分析 224
第五章 汉语动词语义次范畴的集成描写 226
第一节 汉语物性动词的集成描写 228
一、[111A]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228
二、[111B]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256
三、[111C]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261
四、[011]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270
五、[010]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295
六、[001]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296
七、[000]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02
八、[110A]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02
九、[110B]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08
十、[101A]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12
十一、[101B]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16
十二、[101C]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19
十三、[100]次类动词的集成描写 323
本节小结 326
第二节 汉语心性动词的集成描写 330
一、汉语心性状态类动词语义集成描写 330
二、汉语心性反应类动词语义集成描写 341
三、汉语心性态度(关系)类动词语义集成描写 362
本节小结 377
结束语 381
参考文献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