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基础篇 3
1 特种设备概论 3
1.1 特种设备与社会经济 3
1.2 特种设备与公共安全 4
1.3 特种设备的分类 4
1.4 我国特种设备发展现状 5
2 特种设备安全综述 7
2.1 特种设备事故现状分析 7
2.2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10
2.3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体系 15
2.4 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 18
3 安全管理概述 21
3.1 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 21
3.2 安全科学原理 23
3.3 安全管理理论 46
3.4 安全管理模式 47
3.5 安全管理方法 48
4 风险管理理论 62
4.1 基本概念和术语 62
4.2 风险管理基础 68
4.3 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72
4.4 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范畴 77
4.5 风险管理技术 81
4.6 风险预警预控理论 90
4.7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管体系 94
方法技术篇 99
5 风险辨识方法技术 99
5.1 风险辨识基础 99
5.2 风险辨识方法 100
5.3 危险源辨识 102
5.4 风险分析方法 116
6 风险评价方法技术 129
6.1 风险评价综述 129
6.2 风险评价原理 131
6.3 风险评价的程序 133
6.4 风险评价方法 134
7 风险控制方法技术 155
7.1 风险控制概述 155
7.2 风险预报技术 158
7.3 风险管理的预警方法技术 165
7.4 风险管理的预控方法技术 170
应用实例篇 177
8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级治理 177
8.1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定义 177
8.2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类 178
8.3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级 190
8.4 特种设备重大隐患定义 199
8.5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认定方法 201
8.6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监察建议 215
9 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关键风险因素辨识 225
9.1 特种设备事故致因分析与风险特征 225
9.2 特种设备关键风险因素辨识 228
9.3 风险辨识分析技术及数据库建立 234
10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 243
10.1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基础 243
10.2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类型提取 248
10.3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 253
10.4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 257
10.5 机电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 266
11 特种设备社会风险及可接受准则 274
11.1 特种设备社会风险及可接受准则基本概念 274
11.2 我国特种设备社会风险分析 280
11.3 我国特种设备“十二五”期间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确定 282
12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及指标可接受水平 286
12.1 我国特种设备及安全监管形势分析 286
12.2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定义依据 286
12.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定义 289
12.4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指标体系 289
12.5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指标增速可接受水平 296
13 基于风险评价的特种设备分类方法 302
13.1 特种设备分类现状及存在不足 302
13.2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分级模型及方法 311
13.3 典型承压类设备锅炉的风险分级方法 312
13.4 典型机电类设备起重机械的风险分级方法 317
14 特种设备风险强度分析 322
14.1 风险强度基本概念和理论 322
14.2 特种设备风险强度模型和方法 323
14.3 特种设备风险强度计算分析 324
15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策略 330
15.1 设备管理相关理论 330
15.2 分类监管策略方法 333
16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分类许可策略 341
16.1 行政许可的基本内容 341
16.2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方法体系 342
16.3 特种设备分类许可基本思路 343
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