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1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1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3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 7
四、公共政策的功能 13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 15
一、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15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6
三、公共政策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7
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31
第二章 公共政策系统 37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37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含义 37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特征 38
三、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 40
四、公共政策主体的一般构成 41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47
一、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 47
二、公共政策客体的属性 47
三、公共政策客体的原则 48
四、公共政策客体的类型 48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50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内涵 51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51
三、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环境的关系 53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56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58
一、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 59
二、公共政策工具的特征 60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功能 61
四、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 62
五、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67
第五节 公共政策周期 72
一、公共政策周期的内涵 72
二、公共政策周期理论 73
三、公共政策运行周期的转换 75
本章小结 77
第三章 公共政策问题 82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属性、内容及类型 82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 82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属性 84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内容 85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86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原因与提出主体 87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原因 87
二、公共政策问题提出主体 90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91
一、多角度分析法 91
二、类别分析法 92
三、原因层次分析法 93
四、类比分析法 93
五、头脑风暴法 94
六、历史分析法 94
七、现状分析法 95
八、趋势分析法 96
第四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96
一、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主体 96
二、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 98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过程 99
本章小结 101
第四章 公共政策议程 106
第一节 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及类型 106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106
二、公共政策议程的类型 107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中的影响因素及政府功能 108
一、公共政策议程建立中的影响因素 108
二、公共政策议程建立中的政府功能 111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阻力及策略 112
一、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阻力 112
二、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策略 113
本章小结 114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118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制定概述 118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内涵与特征 118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和影响因素 119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122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22
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信息与技术因素 127
三、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参与 130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 131
一、公共政策目标确立 131
二、公共政策方案设计 133
三、公共政策方案评估 134
四、公共政策方案抉择 136
五、提出最佳政策方案建议 138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型 138
一、理性决策模型 138
二、渐进决策模型 141
三、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144
四、系统决策模型 146
五、博弈决策模型 147
第五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148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本质 148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 150
三、我国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缺失与改进 152
本章小结 155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161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述 161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161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162
三、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相关条件 163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169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169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172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矫正 174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178
一、第一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179
二、第二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184
三、第三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整合型政策执行模式 186
本章小结 190
第七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97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概论 197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198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200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 201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201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客体 203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204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评估类型与步骤 206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206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步骤 209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模式 211
一、目标达成模式 211
二、附带效果模式 212
三、综合模式 213
四、顾客导向模式 214
五、利益相关者模式 215
六、经济模式 216
七、群体评估模式 217
八、实验和准实验模式 217
九、成本—效益分析模式 219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监控概述 221
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内涵与类型 221
二、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 223
第六节 公共政策的监控机制 226
一、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内涵 226
二、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特点 226
三、我国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227
四、完善我国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措施 228
本章小结 232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 237
第一节 公共政策调整概述 237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概念界定 238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240
三、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244
第二节 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245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与特点 246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247
第三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缺失与改进 251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252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措施 254
三、中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缺失与改进 257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创新 262
一、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 262
二、公共政策创新的特点 264
三、公共政策创新的困境分析 265
四、公共政策创新的对策选择 266
本章小结 270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 274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274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 274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275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 27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278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 278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 280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 286
本章小结 290
参考文献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