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师与学生心理 3
第一章 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3
第一节 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 4
一、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心理期待——早期的问卷调查 4
二、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8
三、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 15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 20
一、教师的成长过程:从新手到专家 20
二、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 26
第二章 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 33
第一节 加涅的学生素质观 34
一、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 34
二、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的教育含义 36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义 39
一、学生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39
二、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 43
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44
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 46
一、人格的发展 46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51
三、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54
第三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 60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差异 61
一、认知方式差异 61
二、认知能力差异 65
三、认知结构的差异 69
四、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70
第二节 学生的性格差异 72
一、性格的概念 72
二、性格的个别差异 73
三、性格差异的鉴定 79
四、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80
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81
一、特殊儿童的概念 81
二、特殊儿童的类型 82
三、特殊儿童的流行率 85
四、特殊儿童的教育 86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93
第四章 学习概论 93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 94
一、关于学习的定义 94
二、学习的哲学研究 95
三、学习的科学心理学研究 99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及其教学含义 102
一、几种学习的分类 103
二、学习分类研究的教学含义 112
第五章 学习的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的学习 117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118
一、关于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的早期观点 118
二、关于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的现代观 120
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型 128
第二节 不同类型学习的特殊过程和条件 134
一、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34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137
三、策略性知识学习的特殊性 146
第三节 几种复杂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48
一、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理解的条件 149
二、写作过程及其条件 150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条件 152
第六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156
第一节 动作技能学习概论 157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 157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158
三、动作技能的学习及其测量 159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61
第二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言语指导、示范与练习 162
一、言语指导和示范 162
二、练习 165
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反馈 173
一、反馈的分类 173
二、有关增补反馈的研究 175
三、增补的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181
第七章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185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概述 186
一、态度的性质 186
二、品德的性质 189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92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93
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193
二、态度与品德的改变过程 197
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心理条件 198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03
一、说服 203
二、利用群体规定 206
三、角色扮演 207
四、价值观辨析 209
五、奖励与惩罚 211
第三部分教学心理 219
第八章 教学心理学概论 219
一、从学习论过渡到教学论 220
二、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225
三、反映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课时计划 230
第九章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240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功能与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 241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 241
二、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 243
第二节 教学目标陈述 249
一、传统教学目标陈述的方式及其弊病 249
二、克服教学目标含糊性的几种理论与方法 250
三、良好陈述的目标的标准与实例分析 254
四、关于目标导向教学的实证研究 259
第十章 教学任务分析 263
第一节 任务分析概述 264
一、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264
二、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68
第二节 指导课堂教学任务分析的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272
一、运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任务分析 273
二、运用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分析教学任务 274
三、运用乔纳森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系统分析教学任务 276
第三节 不同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实例研究 277
一、认知领域 277
二、动作技能领域 282
三、情感领域 282
第十一章 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 286
第一节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 287
一、传统课堂教学过程模型及其缺陷 287
二、基于新的学习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与过程设计 287
第二节 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择与运用 301
一、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分类 301
二、教学方法或技术选择的依据 303
第三节 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呈现技术及其评价 305
一、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 305
二、概念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316
三、改进人际关系与思维策略的教学技术 320
第十二章 学习结果的测量、诊断与评价 328
第一节 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验和评价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329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成绩测量与评价 329
二、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332
第二节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结果测量理论与技术 334
一、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与掌握的标准 334
二、指导认知领域学习结果测验题编写的两种理论与技术 336
三、其他领域的目标测验 345
第三节 测量结果分析、诊断与补救教学 346
一、问题与原因 346
二、补救教学 350
第十三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355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356
一、学习动机的性质 356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 358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360
第二节 学习动机激发的内部条件 363
一、学习需要 363
二、焦虑水平 365
三、学习期待 367
四、归因 370
第三节 学习动机激发的外部条件 373
一、学习任务的性质 373
二、学习结果的反馈 375
三、学习结果的评价 376
四、奖励与惩罚 378
五、课堂目标结构 380
第十四章 课堂管理 385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386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386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387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89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391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形成 392
二、群体凝聚力的加强 394
三、群体规范的形成 396
四、课堂气氛的改善 397
五、人际关系的和谐 402
第三节 课堂里的控制 405
一、课堂纪律的维护 405
二、课堂结构的设置 408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411
四、教师的自我控制 414
附录一:《圆柱、球的认识》教学过程(作者黄育粤) 419
附录二:张富课堂教学实录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