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概述 1
1.1“文化”概念的起源 3
1.1.1西方语言中“文化”概念的起源 3
1.1.2中文语言中“文化”概念的起源 4
1.1.3中西方“文化”词汇互译的由来 5
1.2西方近现代的“文化”概念 5
1.2.1美国学者对“文化”概念的著名评述 6
1.2.2爱德华·泰勒对“文化”概念的经典定义 6
1.3现代汉语中的“文化”概念 8
1.3.1广义“文化”概念 8
1.3.2狭义“文化”概念 9
2安全文化基础知识 11
2.1安全文化及其分类 13
2.1.1什么是安全文化 13
2.1.2安全文化的分类 16
2.2企业安全文化 18
2.2.1企业安全文化的狭义定义 18
2.2.2安全价值观 22
2.2.3安全态度 23
2.2.4安全道德 25
2.2.5安全行为规范 28
2.2.6企业安全气候与安全文化 29
2.3政府安全文化简述 31
2.3.1政府安全文化的含义 31
2.3.2政府安全文化的特点 32
2.3.3政府安全文化的促进与发展 33
2.4民众安全文化简述 37
2.4.1民众安全文化的含义 37
2.4.2民众安全文化发源断想 37
2.4.3我国传统民众安全文化典型现象 42
2.4.4我国现代社会民众安全文化的建设 47
2.5对广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的辨析 48
2.5.1人造物质财富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49
2.5.2安全文化的层次问题 51
3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 53
3.1“安全文化”概念的产生 55
3.1.1安全文化概念产生的历史必然 55
3.1.2从“安全气候”概念说起 56
3.1.3“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 58
3.2“安全文化”理论的正式诞生 63
3.3国际安全文化发展概述 66
3.3.1国际核能领域安全文化发展 66
3.3.2国际劳工组织对安全文化的重视 67
3.3.3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安全社区 71
3.3.4世界各国对安全文化的重视 73
3.4安全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74
3.4.1我国核电工业领域安全文化的发展 75
3.4.2国家政府部门对我国安全文化的推动 76
3.4.3安全文化及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宣传推广 78
3.4.4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实践历程点滴 80
3.5企业安全文化发展阶段论 81
3.5.1基于IAEA理论的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四阶段论 82
3.5.2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发展阶段论 85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知识 89
4.1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者的关系 91
4.1.1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作用与功能 91
4.1.2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关系 93
4.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定义与定位 95
4.2.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定义 95
4.2.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定位 98
4.2.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优势 100
4.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化发展 102
4.3.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概念 102
4.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发展的意义 103
4.3.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结构 105
4.3.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07
4.4中国社会文化特性及其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 108
4.4.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 108
4.4.2中国文化中人伦关系的特性 109
4.4.3中国文化中人的行为约束力的特性 110
4.4.4中国文化中人权观念的特性 112
4.4.5中国文化特性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 112
4.5应该摒弃的几种传统认识 114
4.5.1对安全文化建设层次化模式认识的摒弃 114
4.5.2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绝对化认识的摒弃 115
4.5.3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员工认识的摒弃 117
4.5.4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高于安全管理认识的摒弃 118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理论 121
5.1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 123
5.1.1海因里希生平简介 123
5.1.2海因里希的相关研究成果 124
5.1.3事故冰山法则及其指导作用 125
5.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26
5.2.1马斯洛生平及其研究历程简介 127
5.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29
5.2.3需要层次理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132
5.3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 133
5.3.1斯金纳生平简介 133
5.3.2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行为 134
5.3.3强化物的类型 137
5.3.4操作行为的增强与减弱 138
5.3.5操作行为的维持——强化的程式 139
5.3.6行为的塑造 141
5.3.7强化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141
5.4阿吉里斯的组织理论与行动科学 142
5.4.1阿吉里斯生平简介 143
5.4.2阿吉里斯的个性与组织理论 143
5.4.3阿吉里斯的行动科学 147
5.4.4阿吉里斯的组织学习理论 152
5.4.5阿吉里斯的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55
5.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60
5.5.1赫茨伯格生平简介 160
5.5.2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两种因素 160
5.5.3对双因素理论的进一步认识 162
5.5.4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63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内容解读 165
6.1《导则》的出台背景与制定情况概述 167
6.1.1《导则》的出台背景 167
6.1.2《导则》的申报和制定情况 168
6.1.3《导则》编制所遵循的原则 169
6.2《导则》的适用范围 170
6.3所用术语及其定义 172
6.3.1企业安全文化(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173
6.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eveloping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174
6.3.3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 175
6.3.4安全自我约束(Self Restricting in Safety) 176
6.3.5安全承诺(Safety Commitment) 177
6.3.6安全价值观(Safety Values) 178
6.3.7安全愿景(Safety Vision) 179
6.3.8安全使命(Safety Mission) 180
6.3.9安全目标(Safety Goal) 181
6.3.10安全志向(Safety Aspiration) 182
6.3.11安全态度(Safety Attitude) 182
6.3.12安全事件(Safety Incident) 182
6.3.13安全异常(Safety Abnormity) 183
6.3.14安全缺陷(Safety Defect) 183
6.3.15不安全实践(Unsafe Practice) 184
6.3.16不符合(Non-Conformance) 184
6.3.17保守决策(Conservative Decision Making) 185
6.3.18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186
6.3.19战略规划(Strategic Program) 186
6.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187
6.4.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87
6.4.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同心圆模式 190
6.5《导则》的要素内容解读 193
6.5.1“安全承诺”解读 193
6.5.2“安全行为规范与程序”解读 198
6.5.3“安全行为激励”解读 200
6.5.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解读 202
6.5.5“安全自主学习与改进”解读 203
6.5.6“安全事务参与”解读 205
6.5.7“审核与评估”解读 206
6.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过程的保障性要求 206
6.6.1规划与计划的要求 207
6.6.2保障条件的要求 207
6.6.3推动骨干选拔和培养的要求 208
7实施流程及其正式启动 209
7.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总体实施流程 211
7.2前期沟通,达成内部共识 213
7.2.1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实施的前期沟通 213
7.2.2达成内部领导层的共识 214
7.3成立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215
7.3.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组 215
7.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组 216
7.3.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组 217
7.3.4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要求 217
7.4企业安全文化初始评估 218
7.4.1企业安全文化初始评估的含义与目的 218
7.4.2企业安全文化初始评估的指标体系 219
7.4.3指标体系的数据收集方法 222
7.5制订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实施方案 223
7.6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过程正式启动 226
8安全承诺与安全行为规范系统 229
8.1企业安全承诺及其制定 231
8.1.1安全承诺与安全理念的异同 231
8.1.2安全承诺的制定过程 233
8.1.3企业安全承诺的学习与传播 235
8.1.4企业安全承诺示例 236
8.2企业安全承诺的个人承担 238
8.2.1个人承担活动及其目的 239
8.2.2个人承担活动的要求 239
8.2.3个人安全承担用语的提炼与填写 240
8.2.4安全承诺个人承担书的保存与使用 241
8.3充分发挥安全承诺的指引作用 241
8.4安全行为规范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243
8.4.1传统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 243
8.4.2安全行为规范系统的层级化结构 247
8.4.3对操作性安全规程的完善 249
8.4.4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善 252
8.4.5建立安全行为引导机制 254
8.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实施程序 257
8.5.1实施程序的定义与目的 257
8.5.2实施程序的格式及内容 258
8.5.3实施程序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260
8.6安全行为规范的内化与认可 262
8.6.1安全行为规范“内化”的含义 262
8.6.2安全行为规范“内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 264
8.6.3安全行为规范的全员认可活动 266
9“4S要素系统”之安全行为观测系统 269
9.1杜邦公司的成功经验 271
9.1.1行为安全观察概述 271
9.1.2杜邦公司的STOP项目 273
9.1.3 STOP方法的实施步骤 274
9.2行为安全观察的应用要点 277
9.3安全行为观测系统的建立 281
9.3.1先进的行为观测系统与可预见的成果 281
9.3.2 SBOS的观测类型 282
9.3.3 SBOS的全员参与性 283
9.3.4 SBOS的主要工具 285
9.4安全行为观测系统的实施过程 286
9.4.1 SBOS的实施流程 286
9.4.2 SBOS的统计分析 288
9.4.3 SBOS的反馈机制 290
9.4.4 SBOS的激励机制 291
9.4.5 SBOS的持续更新机制 291
9.4.6 SBOS的保障机制 291
9.4.7 SBOS与其他安全管理工具 292
10 “4S要素系统”之安全行为激励系统 295
10.1安全行为激励系统及其构成 297
10.2传统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的保持与强化 300
10.2.1安全绩效与安全奖惩 300
10.2.2对传统安全绩效工资的认识 300
10.2.3对个人安全风险抵押金的认识 303
10.2.4“负强化”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的强化 304
10.3安全行为的“正强化”激励 305
10.3.1安全行为正向激励的作用 305
10.3.2正向激励工具的种类 307
10.3.3正向激励工具的实例 308
10.4建立“安全绩效点值”制度 309
10.4.1“安全绩效点值”制度的说明 309
10.4.2实施“安全绩点制”的原则 311
10.4.3“安全健康贴花”激励法 313
11 “4S要素系统”之安全文化活动系统 317
11.1安全文化活动系统 319
11.1.1安全文化活动系统的含义与组成 319
11.1.2“安全文化活动”的种类 320
11.1.3建立和运行“安全文化活动系统”的原则 321
11.2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品牌” 322
11.2.1“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的含义 322
11.2.2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及其目的 323
11.2.3打造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的内容 324
11.2.4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示例 326
11.3几种常见的安全改进型活动 330
11.3.1“未遂事故报告与管理”活动 330
11.3.2“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 333
11.3.3安全经验“一点通”活动 336
11.4对安全宣教型活动的强化和创新 340
11.4.1安全宣教型活动的分类 340
11.4.2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341
11.4.3安全应急演练活动 344
11.4.4安全竞技比赛活动 347
11.5安全文化活动重在班组 348
11.5.1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349
11.5.2班组安全文化活动的重点 349
11.5.3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实例 352
12 “4S要素系统”之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 357
12.1安全信息及其分类 359
12.1.1信息与安全信息 359
12.1.2安全信息的分类 360
12.2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功能与双向渠道 361
12.2.1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功能 361
12.2.2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双向渠道 363
12.2.3影响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因素 364
12.3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365
12.3.1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的组成 365
12.3.2全面收集安全信息资源 366
12.3.3保证安全信息资源的质量 368
12.3.4提高安全信息的传播效率 369
12.4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平台 370
12.4.1网络化信息平台的结构 370
12.4.2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功能 371
12.4.3网络化信息平台的优点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