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主编;朱昌宝本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6725X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1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 1

一、课程的概念 1

二、课程的本质 3

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5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6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7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 15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8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8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19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19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25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社会学依据 25

一、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的变革 25

二、大社会与大课程 27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科学学依据 29

一、科学变革与教育变革 29

二、科学的分化综合与课程改革 30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 31

一、人的心理结构与课程结构 31

二、心理结构的共性、个性与课程改革 33

三、心理发展规律的水平与课程改革 34

第四节 课程改革的文化学依据 37

一、文化部类对课程的制约 37

二、文化生态对课程的制约 38

三、文化模式对课程的制约 40

四、主文化和亚文化对课程的制约 41

五、文化变迁对学校课程的制约 43

六、文化交流对课程的制约 44

第三章 课程改革的原则 47

第一节 辩证适度的原则 47

第二节 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原则 49

第三节 满足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 50

第四节 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原则 51

第五节 最高价值原则 53

第六节 全面发展原理 54

第四章 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建议 57

第一节 新中国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18条经验 58

一、新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简史 58

二、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与性质 63

三、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宝贵经验:过程、运作与设计 64

第二节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 89

第五章 课程结构 97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调整 97

一、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97

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9

三、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100

第二节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04

一、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 104

二、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05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 108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108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0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111

四、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113

五、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15

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17

七、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119

八、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22

第四节 “绿色证书”教育 124

第六章 课程标准 127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性质 127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框架 130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 132

一、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 133

二、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 133

三、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133

四、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133

五、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 134

六、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134

七、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134

第四节 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135

一、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135

二、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136

第七章 课程理念的转换与提升 137

第一节 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 137

第二节 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 140

第三节 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 143

第四节 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 145

第五节 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 148

第六节 从狭隘封闭到走向国际理解 150

第八章 新课程与教学 155

第一节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155

第二节 适应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要求的新课程与教学 158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160

第九章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165

第一节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 165

一、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165

二、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 166

三、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 168

四、提高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 170

第二节 角色及教师角色 171

第三节 传统教师角色受到挑战 173

一、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174

二、教学习惯上的挑战 179

三、新的教学情景的挑战 180

四、对知识储备的挑战 182

五、信息技术的挑战 182

六、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183

第四节 教师要转变角色 184

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185

二、从课程运作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193

三、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197

四、新课程中教师对学生关注的变化 211

第十章 新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215

第一节 评价内容 215

一、双基评价:着重感受、体验、理解、运用 215

二、思想品德评价:尊重学生、促进完善 221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激发兴趣、陶冶情感 231

四、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促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234

第二节 评价方法举例 239

一、测验法:关键问题是编制量表 239

二、档案袋评定法:应该重视的评价方法 244

三、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教学和评价的统整 252

四、专题作业: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空间 255

五、观察法:简便可行 256

第十一章 有效教学 259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259

一、古今中外教学原则的综述 259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262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271

一、创设客观情境,为学生提供宜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272

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273

三、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 275

四、引导学习的选择性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指向 278

五、促进新旧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建构新知识意义 280

六、引发和指导应用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 282

七、指导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能力 286

八、指导评价反馈,提高学生自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88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 291

一、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常见教学模式的综述 292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297

三、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 301

第十二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13

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述 313

一、课程资源的类型 313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317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318

一、研究意义与内容 318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案例 319

第三节 教科书选用制度的国际比较 323

一、各国教科书的编写、审查 323

二、各国教科书的供应、选择、使用制度及特点 326

三、借鉴各国教科书选用制度,改进我国教科书管理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