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糖尿病发展史及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糖尿病的发展史及其流行病学 1
第二节 糖尿病并发症及其流行病学 3
第二章 对消渴病(糖尿病)的认识 9
第一节 对消渴病分期的认识 9
第二节 对《内经》中相关条文及名词的认识 10
第三节 甄立言关于消渴病的论述 12
第三章 胰岛及其激素 13
第一节 胰岛解剖学 14
第二节 胰岛细胞及其激素 15
第三节 胰岛内激素的相互关系 16
第四章 胰岛素对代谢的影响 19
第一节 生理作用 19
第二节 病理变化 23
第五章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36
第一节 1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6
第二节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8
第六章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41
第一节 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发病机制 41
第二节 糖尿病性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42
第三节 糖尿病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44
第四节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50
第七章 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57
第一节 糖尿病与消渴证的理念 57
第二节 消渴病并发症的病因病机 58
第三节 消渴病与感染性疾病 62
第八章 糖尿病治未病思想与三级预防 65
第一节 概述 65
第二节 治未病的措施 66
第三节 “治未病思想”在消渴病中的运用 70
第二篇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 75
第一章 肥胖 75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5
第二节 西医治疗 82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89
第四节 生活调护 92
第二章 代谢综合征 95
第一节 概述 95
第二节 西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 96
第三节 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98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99
第五节 西医治疗 102
第六节 中医辨证论治 104
第三篇 消渴期(糖尿病及急性并发症期) 109
第一章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109
第一节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09
第二节 1型糖尿病 110
第三节 2型糖尿病 111
第四节 妊娠糖尿病 111
第五节 其他类型糖尿病 112
第二章 糖尿病的基本治疗 123
第一节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123
第二节 糖尿病营养治疗 125
第三节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148
第四节 糖尿病心理教育 158
第五节 糖尿病教育及管理 167
第三章 口服降糖药物 184
第一节 促胰岛素分泌类 184
第二节 双胍类 187
第三节 噻唑烷二酮类(TZDs) 189
第四节 α-糖苷酶抑制剂 190
第五节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与联合使用 191
第六节 糖尿病控制目标 193
第四章 胰岛素治疗 196
第一节 胰岛素的历史 196
第二节 胰岛素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 197
第三节 胰岛素的种类 198
第四节 胰岛素临床应用 200
第五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使用 210
第五章 肠促胰素 213
第一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213
第二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214
第三节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216
第六章 糖尿病中医治疗 218
第一节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218
第二节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六对论治”方法 244
第三节 常用的中成药物 248
第七章 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方法 258
第一节 手术治疗糖尿病 258
第二节 基因治疗 263
第三节 胰腺及胰岛细胞移植 264
第四节 干细胞移植 269
第八章 儿童2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治疗 281
第一节 儿童2型糖尿病 281
第二节 妊娠糖尿病 285
第九章 糖尿病与手术 293
第一节 围术期影响血糖的因素 293
第二节 血糖波动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294
第三节 围术期血糖控制目标与方法 295
第十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00
第一节 高血糖危象 300
第二节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316
第三节 低血糖症 320
第四篇 消瘅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期) 335
第一章 糖尿病肾病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第二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335
第三节 消渴病肾病的历史沿革 338
第四节 “微型癥瘕”学说 340
第五节 病因病机 341
第六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341
第七节 中医辨证论治 343
第八节 西医治疗 351
第二章 糖尿病常见眼部疾病 359
第一节 概述 359
第二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60
第三节 糖尿病性虹膜病变 370
第四节 虹膜红变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70
第五节 糖尿病角膜及眼表异常 372
第六节 瞳孔异常 373
第七节 Wolfram综合征 374
第八节 糖尿病性视盘病变 374
第九节 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 377
第十节 糖尿病与白内障、屈光变化 379
第十一节 糖尿病伴发鼻眶毛霉菌病 380
第十二节 糖尿病合并反复发作的麦粒肿 381
第十三节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382
第三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84
第一节 概述 384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384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385
第四节 西医治疗 389
第五节 中医辨证治疗 391
第四章 糖尿病性胃轻瘫 394
第一节 概述 394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394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395
第四节 西医治疗 397
第五节 中医治疗 398
第五章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401
第一节 概述 401
第二节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401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402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02
第五节 西医治疗 403
第六节 中医辨证治疗 405
第七节 针灸疗法 407
第六章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409
第一节 概述 409
第二节 西医学关于DMED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 409
第三节 中医学对DMED病因病机的认识 412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14
第五节 西医治疗 418
第六节 中医辨证治疗 421
第七节 针灸、推拿 425
第七章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431
第一节 概述 431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432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35
第四节 西医治疗 440
第五节 中医辨证治疗 451
第八章 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 456
第一节 概述 456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456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57
第四节 西医治疗 460
第五节 中医辨证治疗 464
第九章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468
第一节 概述 468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468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70
第四节 西医治疗 471
第五节 中医辨证治疗 475
第十章 糖尿病足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481
第三节 糖尿病足的分类、分级标准及临床表现 483
第四节 糖尿病足常用的检查方法 486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90
第六节 西医治疗 494
第七节 中医辨证治疗 496
第五篇 糖尿病常见合并症 507
第一章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507
第一节 概述 507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508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10
第四节 西医治疗 513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 520
第二章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524
第一节 概述 524
第二节 病因病机 524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27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西医治疗 530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 533
第三章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536
第一节 概述 536
第二节 病因病机 536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38
第四节 西医治疗 540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 542
第四章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 544
第一节 概述 544
第二节 代谢性皮肤病 545
第三节 微血管性皮肤病 552
第四节 感染性皮肤病 557
第五节 瘙痒性皮肤病 564
第五章 糖尿病合并感染 573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 573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584
第六章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593
第一节 西医发病机制 594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595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97
第四节 西医治疗 601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 605
第七章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610
第一节 概述 610
第二节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611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613
第四节 西医治疗 617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 621
第六节 心理疗法 623
第七节 生活调护 624
第八章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 627
第一节 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发病机理 627
第二节 病因病机 630
第三节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631
第四节 西医治疗方案 636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 641
第六节 辨证调养 645
第九章 糖尿病合并牙周炎 648
第一节 概述 648
第二节 病因病机 648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650
第四节 治疗 651
第五节 生活调护 654
第十章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656
第一节 概述 656
第二节 病因病机 657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660
第四节 基础治疗 663
第五节 西医治疗 664
第六节 中医治疗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