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医方法论之困惑 1
“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 2
“理论万能”是中医理论发展缓慢的根源 10
“重道轻器”不是现代中医之路 14
中医“现象论”不能绝对化 18
要客观评价“五行学说” 21
两说并存,利于发展 26
二 自主发展的应有之义 29
中医“自主发展”的三个原则 30
中医临床要坚持中医的主体地位 34
理性面对中医药发展的矛盾 38
既要“中医研究”又要“研究中医” 42
拉斯克奖属于“研究中医”者 45
“中医研究”也要遵循科学精神 47
中医现代研究需要弄清的三个基本问题 50
“传统医学”也要发展 55
两个“倒逼”道出中医发展关键 57
三 中医发展只能用疗效说话 62
临床名医为什么少了 63
临床成果,果应当结在实践中 65
临床成果推广遇到的“坎” 66
中医发展要用疗效说话 69
别用科学家标准评价名医 71
论文不是考核中医人才的金标准 74
赢得中医市场靠什么 76
四 中医文化就是中医的足迹 80
对中医文化的理解 81
靠什么延续中医的根脉 84
中医文化首先化育医者之心 88
中医文化“热”重在疗效传导 90
中医文化建设应关注三个问题 93
中医文化建设中的两对关系 97
为中医创新营造文化氛围 100
五 中医与西医当牵手同行 106
中西医通约的内在依据 107
“衷中参西”不是“中医西化” 110
中医与西医有竞争更须联手 115
中西医结合“三原则”体现的是科学精神 118
重新认识“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价值 121
“中西医并重”的另一含义 123
六 特色的根本就是一种优势 126
中医优势需要多视角评价 127
正确认识中医特色下的短板 132
“治未病”要树立大市场观 136
评价中医不能以偏赅全 139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142
从冷落单方评“方法决定论” 145
现代化不要丢掉“廉便验” 148
“廉便验”与“创收自给”难两全 150
七 “证疗效”与“病疗效”远不是一回事 153
评价中医疗效不能止于“以证为标准” 154
中医疗效评价应避免两种倾向 156
从更高水平看中医疗效 160
八 创新要听命于时代诉求 166
中医发展创新的两个立足点 167
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是时代需要 170
中医情志学研究的现代启示 173
话语转型:用现代语言表述中医 177
临床贡献率是中医科研评价的核心 181
什么才是临床创新 183
中医药研究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186
九 中医的魅力源于内功 190
四大因素成就中医魅力 191
中医大师的魅力何在 194
解读铁杆中医 197
十 中医走向世界的门槛 201
“国际认可”是中医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202
“国际合作”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204
十一 科普的目的是授人以渔 208
中医养生科普理念先于方法 208
微博让中医回归百姓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