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绪论 1
一、二程道学的形成及二程道学异同问题的由来 1
二、近百年来二程道学思想异同研究现状 8
三、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及分判二程资料的立场 15
第一章 天理论 19
第一节 程颢的天理观 19
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道德创生义的“天理” 19
二、“器亦道,道亦器”——形上形下圆融的道器观与“一本”思想 30
第二节 程颐的天理观 35
一、“动为天地之心” 35
二、“理一分殊” 45
三、“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49
小结 52
第二章 心性论 54
第一节 二程论“性” 54
一、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55
二、程颐对“天命之谓性”与“生之谓性”之分判 60
三、二程论性之异同及其意义 63
第二节 二程论心及心性关系 65
一、本心:知觉感通 65
二、习心:思虑意欲 70
三、“道心”与“人心” 74
四、二程对心性关系的不同表述 76
第三节 二程对性情关系的讨论 78
一、程颐对性情关系的理解 78
二、“仁是性,爱是情”与“以公论仁” 85
三、性与“四端”“七情” 89
小结 93
第三章 工夫论 94
第一节 程颢工夫论:定性与识仁 95
一、从《定性书》与《识仁篇》看程颢工夫论的基本精神 95
二、程颢工夫论的几个相关方面 101
第二节 程颐工夫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107
一、主一无适:程颐的诚敬工夫 108
二、对程颐诚敬工夫误解的澄清 111
三、格物致知 117
小结 128
第四章 境界论 131
第一节 本体与境界 132
一、本体的证悟 133
二、二程对证得本体后心灵境界的体验与描述 138
第二节 圣人气象与人生境界 147
一、孔颜乐处 148
二、圣贤气象 150
小结 154
结语 156
附录 160
程颐“格物致知”思想新探 160
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看程颐理学的精神 169
二程的“道学”与道统观 180
二程辟佛与理学建构 192
二程理学“天人感应”论略析 207
参考文献 218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