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危机倒逼改革 3
红利和优势到今天为止都已经用完&陈志武 3
中国不能再等了 5
最有可能推出的改革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 7
利益都是可定价的 9
让民众直接分享国有资产带来的好处 12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间越来越近 15
中国的行政体系过于庞大&胡祖六 19
社会每个阶层都有不满 21
最不可能的结果恰好发生了 23
“仇富”本质上是仇不公平 26
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27
批项目的权力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 28
国企垄断和土地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盛 洪 31
国企不适宜在经营性领域存在 33
放权让利不是国企的根本问题 35
非法集资罪维护的是金融垄断 38
解决土地问题首先应废除《土地管理法》 41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已成共识&张文魁 45
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同盟 47
政府改革和国企改革是主战场 48
需要克服简政放权反复性 50
第二篇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53
社会主义与否,跟国有不国有没什么关系&吴敬琏 53
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 55
社会主义跟国有制的比重大小没有关系 57
形势会教育人,不改革死路一条 59
改革就是不断把私权归还给个人&张维迎 61
支撑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优势在消失 63
未来经济增长潜力靠企业家精神 64
改革就是不断把私权归还给个人 66
既得利益者要变成改革者,改革才有希望 68
现在不是改革阻力大,是改革动力不足 71
解放思想无止境&高尚全 73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 75
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两个大逃亡,一个大破坏” 77
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应该是“三个民” 79
检测是不是真改革有两大标准&陈志武 83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普遍预料之中 85
限制国企和地方政府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87
变现改革愿望,需要纠正逻辑悖论 89
检测是不是真改革的两大标准 90
用新供给主义重启改革&滕泰 93
既得利益集团可以突破 95
改革必须摆脱保守思想和旧价值观的束缚 97
告别总需求管理的老路 100
新供给主义的改革思想 102
第三篇 改革从何处入手 107
减税才是最好的宏观刺激政策&韦 森 107
减税可能是唯一有效的宏观政策 109
要学“供给学派”,就要学到底 111
财政集权很难实现 114
《预算法》修订暂无进展 116
绕不开的财税改革&贾康 119
资源税很可能是“最小一揽子改革”的切入点 121
事权明晰不到位,其他改革都是空谈 123
地方应有举债权 125
“营改增”倒逼整个财税改革 127
事权上移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刘尚希 129
制度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131
事权与财权应相匹配 133
放开市场准入要看领域 134
建立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才有希望&胡祖六 137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可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媲美 139
改革要审慎也要大胆 141
社会主义的特征不是国有企业 143
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民营企业 147
新一届领导人的市场经济观令人鼓舞 149
建立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才有希望 152
中国改革绕不开基本的制度问题&许成钢 155
中国经济增速受阻根源是制度绊脚 157
金融改革必须要有大量的中小银行进入 159
绕开司法独立,改革仅是权宜之计 162
中国土地改革的过渡路径:强化租赁合同 164
政治改革的关键:解决地方竞争机制 167
第四篇 改革是最大政策 173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华生 173
改革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 175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配套的制度设计 177
小产权房合法化完全是错误口号 179
国企改革的方向不可一概而论 180
不要空喊政治改革口号,改革需勇气,更需智慧 181
需要高层力量克服改革阻力&黄益平 183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看作“顶层设计”的产物 185
金融和国企改革有待突 187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李克强经济学”的方向一致 188
重启改革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蔡继明 191
市场起决定作用是最核心的改革 193
绕不开的国企改革 195
土地改革第一步应平等对待集体与国家所有 198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将进一步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1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彰显中央推动改革的决心&刘世锦 203
反腐败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 205
土地改革应有较大突破 206
阻碍改革者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因为动了他的“奶酪” 208
政治改革并非落后于经济改革 209
民营企业或将迎来又一个春天&王健林 211
民营企业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 213
房地产不提“调控”就是进步 214
民营企业对政策的影响力,跟央企完全没法比 217
我不认为这是一次集权的改革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