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1
审题法 1
孝弟说(一) 2
孝弟说(二) 3
题前著笔法 4
忠信说(一) 4
忠信说(二) 5
题后?挪法 6
说礼(一) 7
说礼(二) 8
分析题面法 8
父母惟其疾之忧说(一) 9
父母惟其疾之忧说(二) 10
逐层写题法 11
敬人者人恒敬之(一) 12
敬人者人恒敬之(二) 13
正面写题法 14
人贵知耻说(一) 14
人贵知耻说(二) 15
反面激题法 17
一家仁一国兴仁说(一) 17
一家仁一国兴仁说(二) 18
反正相生法 19
说诚实(一) 20
说诚实(二) 21
逆溯法 22
为学宜及时说(一) 23
为学宜及时说(二) 24
顺叙法 25
事亲为大说(一) 25
事亲为大说(二) 27
镕题法 28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一) 28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二) 29
主客相形法 30
守身为大说(一) 31
守身为大说(二) 32
背面传粉法 33
恭者不侮人说(一) 34
恭者不侮人说(二) 35
比兴法 36
志向宜坚定说(一) 37
志向宜坚定说(二) 38
寓言法 39
记燕巢 40
记春游 41
记南山观泉 42
笼题法 43
自由辨(一) 44
自由辨(二) 45
分疏法 46
性善性恶辨(一) 47
性善性恶辨(二) 48
引申法 49
文字为学识之源说(一) 50
文字为学识之源说(二) 51
卢写法 52
衣食足而知荣辱说(一) 52
衣食足而知荣辱说(二) 54
实证法 55
论勤学(一) 55
论勤学(二) 57
书信法 58
与友人论研究国文之益 58
复信 60
对面写景法 61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一) 61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二) 62
中卷 65
历题法 65
说节俭(一) 65
说节俭(二) 66
低写法 67
平等说(一) 68
平等说(二) 69
纵论法 70
博爱说(一) 71
博爱说(二) 72
首尾相应法 73
民智开则国强论(一) 74
民智开则国强论(二) 75
一鼓作气法 77
爱群为立国之本说(一) 77
爱群为立国之本说(二) 78
背面击题法 79
论富贵(一) 80
论富贵(二) 81
原题法 82
中华民国说上 83
中华民国说下 84
小大相乘法 85
民生在勤论(一) 86
民生在勤论(二) 87
轻重相形法 88
说农 89
说工 90
说商 91
交互法 92
农商工艺为致富之源说(一) 92
农商工艺为致富之源说(二) 94
擒纵题理法 95
论中国宜提倡女学(一) 95
论中国宜提倡女学(二) 96
商榷法 97
与友人论学业书 98
复书 99
层层推勘法 100
论国家贫弱之源(一) 101
论国家贫弱之源(二) 102
映带法 103
人为万物之灵说(一) 104
人为万物之灵说(二) 105
抑扬相错法 107
论中国工商业之优胜(一) 107
论中国工商业之优胜(二) 109
追溯法 110
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毅力说(一) 111
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毅力说(二) 112
问难法 114
论权利与义务(一) 114
论权利与义务(二) 116
两义兼权法 117
教育与实业孰为先务之急议(一) 118
教育与实业孰为先务之急议(二) 119
奇耦迭乘法 120
论毁誉(一) 121
论毁誉(二) 122
相题立柱法 124
共和政体说(一) 124
共和政体说(二) 125
借题发挥法 127
南邨泛舟记 128
观弈记 129
辨难法 130
论世界战争与文化之关系(一) 131
论世界战争与文化之关系(二) 132
下卷 135
记事法 135
拟学校日记(一) 135
拟学校日记(二) 136
游记法 138
车中纪行 139
舟中纪行上 140
舟中纪行下 141
臧否人物法 143
尧舜帅天下以仁桀纣帅天下以暴论十刘邦项羽合论(一) 144
刘邦项羽合论(一) 145
刘邦项羽合论(二) 146
褒贬相间法 147
勾践卧薪尝胆论(一) 148
勾践卧薪尝胆论(二) 149
层层贬贬抑法 150
宋高宗论(一) 151
宋高宗论(二) 152
层层赞扬法 154
诸葛武侯联吴伐魏论(一) 154
诸葛武侯联吴伐魏论(二) 155
析疑法 157
与友人论孔孟治世之旨 157
复书 158
驳难题意法 160
右文轻武论 161
女子无才为德辨 162
伯夷叙齐论 163
书后法 165
读诸葛亮前出师表书后(一) 165
读诸葛亮前出师表书后(二) 167
读韩昌黎师说书后 168
先疑后断法 169
六国论 170
孔子周流列国论 171
尚论成败法 172
赤壁之战论(一) 173
赤壁之战论(二) 174
引古证今法 176
陈东上书乞留李纲罢黄潜善论(一) 176
陈东上书乞留李纲罢黄潜善论(二) 178
推阐地面法 179
说公共卫生 179
论交通之利 181
逐事条陈法 182
问欧战告终吾国宜如何力求整顿以图自立 182
实业不竞贫弱之源宜如何振兴策 184
比方人物法 185
商鞅王安石合说 186
项羽拿破仑威廉第二合说 187
总题分应法 189
论道德与法律之关系 189
论私德公德之区别 191
夹叙夹议法 192
秦始皇抗诸生使扶苏监军论 192
罢市感言 193
叠笔盘旋法 195
说知行 196
说难易 197
写景法 198
湖上晚归记 199
骈俪法 200
贺友人中学毕业书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