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光学的新理论 1
第一章 折射与反射定律的光子学诠释 1
1.引言 1
2.理论分析及其实验证据 3
2.1 普通折射现象的微观物质机理 3
2.2 入射光子位置与其被反射、折射及散射的关系 18
2.3 折射定律的正确表述 19
2.4 双折射现象的微观物质机理 20
2.5 反射与散射现象的微观物质机理 25
2.6 光的频率ν的物理学内涵 30
2.7 喇曼散射的微观物质机理 36
2.8 光子在各种介质内的微观速率均为常量c 42
2.9 近代折射实验中的非线性问题 45
3.感言 46
第二章 衍射、干涉及偏振现象的光子学诠释 49
1.引言 49
2.实验现象及其机理分析 51
2.1 菲涅耳圆孔与圆屏衍射现象的微观物质机理 51
2.2 菲涅耳直边衍射及夫琅和费衍射的微观物质机理 57
2.3 杨氏双缝干涉现象的微观物质机理 60
2.4 泰勒单光子干涉实验和曼德尔独立光束干涉实验之意义 62
2.5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和洛奇实验的真正价值 64
2.6 偏振现象及马吕斯定律的微观物质机理 66
2.7 光子所带电荷的数量级问题 72
3.总结 74
第三章 与光本性相关的物理学大误解 79
1.引言 79
2.物理学中的几个大误解 80
2.1 光速不变与可变的具体情况 80
2.2 E=mc2不是原子核裂变能的计算公式 92
2.3 光之多普勒公式的错误之处 96
2.4 类星体光谱线红移的物质机理 101
2.5 暗物质及暗能量都是波动光学错误性的衍生物 116
2.6 光线经过太阳附近偏折的真理 121
3.总结 123
下篇 引力、核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132
第一章 原子核结构的重新探索 132
1.核力就是电磁力 136
1.1 中子结构的实验探测与分析 138
1.2 核内无电子论断的错误之处 155
1.3 核力的数值计算及实验证据 168
2.原子核的显微结构 186
2.1 ?H原子核的显微结构图 188
2.2 ?He与?H原子核的显微结构图 189
2.3 α粒子的显微结构图 192
2.4 A=5的原子核不存在的原因 195
2.5 核素的基本标记数A、Z、N的物理意义之更正 200
2.6 质子在原子核内的结合方式 204
2.7 “幻数”核的质子球壳层准对称排列特性 207
2.8 原子核内的质子壳层结构 210
2.9 稳定核素的周期表 212
2.10 大核的形成及其临界限制 217
2.11 液滴模型与壳层模型的正误之处 223
2.12 EMC-SLAC效应与中子皮 225
2.13 原子核的稳定性问题 227
2.14 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之实际关系 227
3.原子核的衰变现象 238
3.1 α衰变的动力学解析 238
3.2 β衰变的物质机理 248
3.3 γ衰变简论 259
第二章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物质机理 264
1.理论基础 265
1.1 原子核结构的启示 265
1.2 考夫曼(W.Kaufman)实验的重新分析 266
2.实验分析与立论 272
3.实验证据 277
3.1 牛顿引力定律的数学推导 277
3.2 引力系数G的计算公式 279
3.3 对“第五种力”的科学评价 283
3.4 惯性质量恒等于引力质量 300
3.5 引力场的屏蔽与畸变 308
3.6 引力场的传播速度 311
3.7 引力场强度的合成法则 312
3.8 引力存在的物质结构层次 312
结论 320
后记 328
寄语青年学子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