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对比编——中西方古代物理对比与反思 10
概述 10
第1章 中国古代物理发展概述 12
第2章 中西古代物理发展对比 21
2.1 关于物质结构猜想的对比 22
2.1.1 万物一元论,中外古代学者各有所表 22
2.1.2 多元素说,何其相似 24
2.1.3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论争 26
2.2 物理知识进展的对比 29
2.2.1 古代力学对比 29
2.2.2 古代声学对比 40
2.2.3 古代光学对比 46
2.2.4 古代电磁学对比 51
2.3 古代天文知识的对比 56
2.3.1 古代天文学说 56
2.3.2 观象授时 60
2.3.3 古代历法 61
2.3.4 天文记录 62
2.3.5 岁差现象 65
2.3.6 天文常数 66
2.3.7 古天文仪器 67
2.3.8 计时 67
2.3.9 度量衡 67
第3章 中国古代物理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反思 71
3.1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原因 71
3.1.1 中国较早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71
3.1.2 封建统治者必要时能调整社会生产关系 71
3.1.3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世代相继 72
3.1.4 “士”的历史作用 72
3.1.5 中国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73
3.2 中国科技在17世纪末落后的原因 74
3.2.1 封建社会制度本身先天不足 74
3.2.2 帝国主义的侵略 78
3.2.3 中华民族片面定向思维的局限 79
3.3 历史留给今人的思考 80
3.3.1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80
3.3.2 如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 81
3.3.3 如何自觉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82
3.4 深化教育改革 83
中编:认知编——物理学在近代中国100年 88
概述 88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物理学概述 89
4.1 最早接触近代物理学的中国人(1840年以前) 89
4.2 中国物理学的拓荒者(1840—1919年) 91
4.3 物理学在中国进入初创期(1920—1932年) 92
4.3.1 许多大学设立了物理系 92
4.3.2 物理教学初具规模 92
4.3.3 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 93
4.3.4 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 94
4.3.5 学术成就 94
4.4 物理学在中国遭遇受重创(1933—1949年) 95
4.5 中国物理学家的突破 97
第5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理发展简介 100
5.1 物理学在全国的大发展(1949—1966年) 100
5.1.1 物理学家的大会师 100
5.1.2 物理科研机构的成立与发展 100
5.1.3 物理学在全国的大普及 102
5.1.4 闪光的珍珠 103
5.2 中国物理学重遭浩劫及“两弹一星”的研发(1966—1977年) 113
5.2.1 物理学重遭浩劫 113
5.2.2 “抢在法国人前面”造出氢弹 113
5.2.3 “两弹联姻”的成功 114
5.2.4 中国的太空部落 115
第6章 改革开放后物理发展态势 118
6.1 物理学会工作迅速发展 118
6.2 理论物理研究全面开花 119
6.3 凝聚态物理突飞猛进 120
6.4 磁学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20
6.5 低温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122
6.6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 123
6.7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成就 123
6.8 声学研究的全面进展 124
6.9 原子核物理研究成绩卓越 125
6.10 粒子物理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127
6.11 超高能现象的观测 127
6.1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28
6.13 受控热核聚变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131
6.14 中国环流器二号A(HT—2A) 133
下编:争鸣编——新物理观的发展 138
概述 138
第7章 质疑爱因斯坦相对论 143
7.1 对两个基本假设的剖析 143
7.2 是否存在绝对参考系 144
7.3 关于以太的论争 145
7.4 标准时空论的构建 146
7.5 经典洛伦兹变换公式的错误 150
7.6 关于极限速度的再思考 152
7.7 狭义相对论的自发破缺 155
第8章 宇宙物质探源 157
8.1 真空信息理论 157
8.2 太极子物理理论 159
8.3 物质世界构成新理论 161
第9章 创新的物理观 164
9.1 统一的宇宙——惯性外力原理 164
9.2 量子外力——宇宙第一推动力 165
9.3 不可视觉物质——暗能量和量子外力 166
9.4 新思维应接不暇 167
附录 169
附录1 我国核试验前12次试爆情况 169
附录2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169
附录3 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170
附录4 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171
附录5 中国物理学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172
附录6 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173
附录7 陈佳洱在第七届物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节选) 175
附录8 光速不宜作为长度基准 185
参考文献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