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时代的想象和表达 1
游弋在记忆之中的蓝色彷徨——评苏兰朵的《碎碎念》 3
隐匿的洁白:诗与诗人的姿态——以杜红的诗为例 8
凝重的延宕——论奔雷的诗 15
喧哗年代的行吟歌唱——论汤松波的诗 23
血性写作中的对立和破碎——论李轻松的诗 29
“闪烁如青铜”——读谢长安的诗 38
涩重的朝圣——读谢长安的《青铜调》 44
“我的灵魂是蓄满墨水的瓶子”——论徐俊国的诗 50
羽化的灵魂——浅论海叶的散文诗 56
面向问题的梳理与开掘 59
民间生活的精神梦游者——论黑陶的散文 61
电影《白鹿原》的五个关键词 71
论屠岸的诗歌形式探索 79
改革时代的卑微抒情——从邰筐的诗歌说起 86
“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 92
丰富的“笔记”与自由的“阐释”——评张立群《阐释的笔记》 99
热情与冷静——底层经验与诗歌写作研究综述 105
“新诗”终结论——隔膜与误读 115
汉字“繁”、“简”之争的文化考辨 121
穿行在历史与现代之间 127
先锋:在坍塌中重建——梁小斌忏悔的意义与启示 129
“后革命”视域下的新世纪革命叙事 137
“告而难别”的革命情结:重评刘索拉 147
现代公共秩序的想象与认同——关于张平的小说 160
大山深沟的风格——论葛水平小说的地域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169
深刻的诗歌活幕剧与准文学史写作——关于60后、70后诗歌研究 177
谈文学史的写作特性——以《中国当代新诗史》大陆诗歌部分的修订为例 185
电影奇观化的文化逻辑与本土批判 195
论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 202
虚妄边缘的期待和寻求 211
重新树立诗歌的知识地位——新世纪十年诗歌印象 213
未及深化的三重呈现 216
从诗歌的本体追求看“底层经验”写作 224
我们还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文学史?——兼评《中国当代文学60年》 230
诗歌探索的走向与限度 237
审美:难以落实的老生常谈——兼及大学语文的定位与任务 240
后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