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3
第一章 中国书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笔法,以及左笔书法特点 3
第二章 “永字八法”所代表的中国书法基本点画的写法、左笔书法基本点画书写的变化(上) 13
第三章 “永字八法”所代表的中国书法基本点画的写法、左笔书法基本点画书写的变化(下) 21
第四章 读帖和临摹 31
第五章 中国书法及其左笔书体的历史沿革 40
第六章 左笔书体的结构 47
第七章 左笔书法的布局 53
第八章 左笔书法的学习及艺术实践 60
第九章 左笔书法的口诀 66
第十章 左笔书法,右脑开发,双手写字,左右脑并用 74
下卷 85
第一章 青少年必读诗词一百二十四首(楷书) 85
一、唐诗词 85
(一)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85
(二)田家&(唐)聂夷中 86
(三)黄鹤楼&(唐)崔颢 87
(四)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88
(五)凉州词&(唐)王之涣 89
(六)枫桥夜泊&(唐)张继 90
(七)春望&(唐)杜甫 91
(八)绝句&(唐)杜甫 92
(九)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93
(十)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94
(十一)暮江吟&(唐)白居易 95
(十二)忆江南&(唐)白居易 96
(十三)古原草&(唐)白居易 97
(十四)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98
(十五)赠汪伦&(唐)李白 99
(十六)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00
(十七)君自故乡来&(唐)王维 101
(十八)山行&(唐)杜牧 102
(十九)秋夕&(唐)杜牧 103
(二十)江南春&(唐)杜牧 104
(二十一)浪淘沙&(唐)刘禹锡 105
(二十二)赏牡丹&(唐)刘禹锡 106
(二十三)哥舒歌&(唐)民歌 107
(二十四)咏鹅&(唐)骆宾王 108
(二十五)咏柳&(唐)贺知章 109
(二十六)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110
(二十七)游子吟&(唐)孟郊 111
(二十八)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2
(二十九)静夜思&(唐)李白 113
(三十)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114
(三十一)春晓&(唐)孟浩然 115
(三十二)清明&(唐)杜牧 116
(三十三)悯农(二首)&(唐)李绅 117
(三十四)春夜喜雨&(唐)杜甫 119
(三十五)江雪&(唐)柳宗元 120
(三十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121
(三十七)马诗&(唐)李贺 122
(三十八)南园&(唐)李贺 123
(三十九)嫦娥&(唐)李商隐 124
(四十)过山农家&(唐)顾况 125
(四十一)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126
(四十二)绝句(江碧鸟逾白)&(唐)杜甫 127
(四十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28
(四十四)咏绣障&(唐)胡令能 129
(四十五)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130
(四十六)官仓鼠&(唐)曹邺 131
(四十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132
(四十八)望洞庭&(唐)刘禹锡 133
(四十九)渔歌子&(唐)张志和 134
(五十)别董大&(唐)高适 135
(五十一)塞下曲&(唐)卢纶 136
(五十二)塞下曲&(唐)李白 137
(五十三)观猎&(唐)王维 138
(五十四)蜀相&(唐)杜甫 139
二、宋诗词 140
(一)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140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141
(三)题临安邸&(宋)林升 142
(四)题西林壁&(宋)苏轼 143
(五)示儿&(宋)陆游 144
(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145
(七)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46
(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147
(九)江南春(波渺渺)&(宋)寇准 148
(十)蚕妇&(宋)张俞 149
(十一)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150
(十二)满江红&(宋)岳飞 151
(十三)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153
(十四)梅花&(宋)王安石 154
(十五)长相思&(宋)袁正真 155
(十六)蝶恋花&(宋)晏殊 156
(十七)春日&(宋)朱熹 157
(十八)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158
(十九)横溪堂春晓&(宋)虞似良 159
(二十)春游湖&(宋)徐俯 160
(二十一)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61
(二十二)清平乐(晚春)&(宋)黄庭坚 162
(二十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63
(二十四)如梦令&(宋)李清照 164
(二十五)乡村四月&(宋)翁卷 165
(二十六)画眉鸟&(宋)欧阳修 166
(二十七)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 167
(二十八)小池&(宋)杨万里 168
(二十九)临平道中&(宋)道潜 169
(三十)如梦令&(宋)严蕊 170
(三十一)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171
(三十二)元日&(宋)王安石 172
(三十三)月子弯弯照九州&(南宋)民歌 173
(三十四)陶者&(宋)梅尧臣 174
(三十五)绝句(生当作人杰)&(宋)李清照 175
(三十六)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 176
(三十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177
(三十八)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 178
(三十九)畲田调&(宋)王禹偁 179
(四十)浣溪沙&(宋)苏轼 180
三、元、明诗词 181
(一)燕子矶口占&(明)史可法 181
(二)军中夜感&(明)张家玉 182
(三)寻胡隐君&(明)高启 183
(四)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84
(五)墨梅&(元)王冕 185
(六)咏石灰&(明)于谦 186
(七)马上作&(明)戚继光 187
四、清诗词 188
(一)一望二三里&(清)无名氏 188
(二)世上官多不太平&(清)民歌 189
(三)绝句&(清)吴嘉纪 190
(四)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191
(五)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92
(六)渔家&(清)郑燮 193
(七)所见&(清)袁枚 194
(八)村居&(清)高鼎 195
(九)赠梁任父同年&(清末)黄遵宪 196
(十)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197
(十一)惜时&无名氏 198
(十二)有志&无名氏 199
(十三)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清)袁枚 200
(十四)守约&无名氏 201
(十五)明日&无名氏 202
五、汉、晋、南北朝及近代诗词 203
(一)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南朝)陶弘景 203
(二)桓灵时童谣&(汉)民歌 204
(三)敕勒歌&(北朝)民歌 205
(四)江南&(汉)乐府 206
(五)李波小妹歌&(南北朝)民歌 207
(六)赠范晔&(南朝)宋陆凯 208
(七)归园田居&(晋朝)陶渊明 209
(八)对酒&(近代)秋瑾 210
第二章 条幅二百余幅(行楷包括左右手共同书写条幅) 211
参考文献 284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