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骆驼祥子》全新解读 1
第一章 引言:老舍与《骆驼祥子》 2
一、“冷风吹硬了我的骨头”——老舍的人生历程 2
(一)走出“小羊圈” 2
(二)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6
(三)扛着一面大旗的“文牛” 8
(四)沉重的落幕 13
二、“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骆驼祥子》故事梗概 17
三、悲怆的人生三部曲——《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分析 30
(一)要强与沉沦 30
(二)心计与变态 36
(三)忍辱与抗争 42
四、描画“原汁原味”的北平——《骆驼祥子》的艺术风采 46
(一)烧出白话的香味 46
(二)北平风物与生活情趣 56
(三)一半是笑,一半是泪 62
第二章 精彩片段解读 67
北平洋车夫速写 67
杨宅风情画 70
老马与小马儿 73
父女斗法 79
大杂院的冬与夏 85
在烈日与暴雨下 88
北平赞美诗 93
杀人大观 95
下篇 《子夜》全新解读 99
第三章 引言:造访《子夜》的神秘城堡 100
一、《子夜》人物表 100
二、吴公馆葬礼:“群英会”上战云密布 101
三、他能在三条火线上同时厮拼吗? 102
四、实业兴国:黄金梦莫成“黄粱梦” 103
五、“公债魔王”对他虎视眈眈 104
六、破釜沉舟:背水力解垓下围 105
七、壮志难酬:“法兰西”又遇“滑铁卢” 107
第四章 导论:永恒的矛盾与永恒的《子夜》 108
一、历史岂容回避 108
(一)轰动:左翼文坛的辉煌实绩 109
(二)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全景画 110
(三)现代都市文学的新篇章 110
(四)吴荪甫:民族资本家典型的第一人 111
(五)《子夜》:社会剖析派小说的新流脉 112
(六)茅盾:现代小说的大手笔 112
二、凯旋在《子夜》的茅盾,你从哪里来 113
(一)“子夜年”的“茅盾之谜” 113
(二)“咸与维新”之家的熏陶 114
(三)“莫谓祖国无人也!” 115
(四)杭嘉湖平原上的思想启蒙 115
(五)红楼、“天火”、为人生与布尔什维克 116
(六)大革命风涛中的洗礼 117
(七)矛盾产生了“茅盾” 119
三、《子夜》奇迹般地“笼罩”了上海滩 120
(一)井冈山中的《隆中对》 120
(二)“动力派”激起的新动力 122
(三)卢表叔和“新女性”:生活的积淀与升华 123
(四)瞿秋白:理性的烛照和点化 125
(五)“夕阳”沉落到“子夜”中 126
四、在《子夜》中亮相的形象群 127
(一)风采照人的《子夜》军团 127
(二)喜剧时代的悲剧英雄 128
(三)黑心黑肝的“白领”精英 130
(四)背负十字架的风雨远行 132
(五)“围城”内外的新儒林 133
(六)第二性的觉醒与沉沦 135
(七)封建十字军的“三剑客” 137
(八)初登历史舞台的试练 140
(九)鹰犬走狗中的“另类” 141
五、走进《子夜》的艺术世界 142
(一)这里的夜色多迷人 142
(二)五彩斑斓的人物描绘 142
(三)宏伟严谨的长篇建构 149
(四)新鲜生动的文学语言 152
六、《子夜》的历史解读与当代接受 154
(一)原初效应回瞻:轰动与趣闻 154
(二)接受密码破译:谁说左翼“左而不作” 155
(三)外国人眼中的《子夜》:中国社会的解剖图 156
(四)吴荪甫:你是失败了的英雄吗 157
(五)永难忘怀的《子夜》与茅盾 158
第五章 精彩片段解读 159
好漂亮的“凤头”!——宏大而缜密的长篇铺垫 159
“乡巴佬”视角的特殊观照——雄奇而精细的语言符号 163
高明的漫画和绝妙的闹剧——对“曾剥皮”的灵魂透析 165
洞透时代的风云和人物的灵魂——对“笑面虎”的描绘赏析 170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子夜》对工人和工运的扫描拾零 181
告别“扁平”——对吴荪甫的多维聚焦 183
奉献给工业巨子的“最后晚餐”——对吴荪甫破产描写的面面观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