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学基础 1
1.1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
1.2自然生态系统 3
1.3人工生态系统与生态足迹 9
1.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冗余 11
1.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3
1.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4
1.7 本章小结 17
2生态建筑概论 19
2.1建筑与地球生态环境 19
2.2生态建筑学的产生与发展 22
2.3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3
2.4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5
2.5生态建筑的概念及本质内涵 27
2.6生态建筑与绿色、可持续建筑间的关系 29
2.7生态建筑观 32
2.8生态建筑设计 37
2.9建筑生态系统及建筑物子系统的构成 42
2.10本章小结 45
3生态选址及其分析 46
3.1生态选址概述 46
3.2中国“风水”选址 48
3.3自然地理条件对选址的影响 50
3.4社会环境条件对选址的影响 58
3.5.“千层饼”生态选址分析方法 60
3.6本章小结 62
4可持续场地设计 63
4.1可持续场地设计概述 63
4.2场地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65
4.3场地的整体布局 69
4.4场地的建筑布置 78
4.5场地的道路与广场布置 83
4.6场地的热环境与绿化 85
4.7可持续场地设计策略 86
4.8本章小结 88
5气候适应性设计 89
5.1气候适应性设计概述 89
5.2建筑气候要素 90
5.3气候分类及建筑特征 93
5.4建筑群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95
5.5建筑单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117
5.6本章小结 154
6建筑的仿生设计 155
6.1建筑仿生设计的产生与分类 155
6.2建筑仿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56
6.3造型仿生设计 157
6.4功能仿生设计 169
6.5结构仿生设计 180
6.6能源利用和材料仿生设计 189
6.7本章小结 196
7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197
7.1景观的概念与含义 197
7.2生态景观设计 197
7.3生态景观规划 204
7.4本章小结 211
8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 212
8.1建筑能耗及建筑节能 212
8.2外窗节能技术 217
8.3外墙节能技术 228
8.4屋面节能技术 239
8.5充分利用天然光的采光技术 248
8.6高效人工光照明技术 255
8.7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系统 259
8.8地热能利用系统 268
8.9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271
8.10本章小结 273
9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 275
9.1建筑的节地技术 275
9.2水资源有效利用技术 281
9.3建筑中材料的循环利用 290
9.4本章小结 297
10生态建筑实践 298
10.1生态建筑技术分层及其演进 298
10.2低技术生态建筑实践 299
10.3中间技术生态建筑实践 315
10.4高技术生态建筑实践 337
10.5本章小结 365
11绿色生态建筑评价 366
11.1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概述 366
11.2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367
11.3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 373
11.4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 380
11.5中国台湾《绿色建筑解说评估手册(EEWH)》 386
11.6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393
11.7本章小结 403
附录 气候分析工具与方法 404
附录A棒影图与太阳轨迹图 404
附录B人体热舒适与生物气候图 407
附录C基于生物气候图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分析 409
附录D基于平衡点温度确定日照/遮阳的时段和日期 411
附录E基于阳光与风的生态选址分析 414
附录F采光系数的确定方法 418
附录G不同高度风速的确定 420
附录H建筑物得失热量的估算 421
附录I风压、热压、混合通风冷却能力的估算 428
参考文献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