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增强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811341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涵盖高中阶段思想政治科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的工具书。本书严格按照最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包括全部必修知识和重要选修知识,囊括高中阶段思想政治科目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方法和重难点知识,力求知识点最全、最精、最新、最细。

必修1 经济生活 2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

基础知识 3

商品 3

货币 3

纸币 4

信用工具 5

外汇 5

重点难点 6

区分商品、其他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 6

全面理解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6

怎样全面理解货币及其职能 6

正确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规律 7

全面认识货币政策的类型 8

关于汇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8

正确理解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0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2

基础知识 13

供求影响价格 13

价值决定价格 13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4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5

重点难点 15

全面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 15

正确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15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货币升值贬值的计算题 15

综合分析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17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20

基础知识 21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1

消费类型 21

消费结构 21

消费心理 22

做理智的消费者 22

重点难点 23

怎样全面把握促进消费的措施 23

注意全面把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3

正确区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3

掌握如何判断消费方式的基本方法 24

正确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 24

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24

全面理解绿色消费 24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27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27

基础知识 28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8

大力发展生产力 28

生产资料公有制 29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2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0

重点难点 30

怎样全面理解扩大内需 30

如何全面把握社会再生产 31

正确区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2

正确区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2

如何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32

全面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 33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36

基础知识 37

企业 37

公司的类型 37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38

企业兼并与破产 39

劳动和就业 39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40

重点难点 41

全面认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1

如何全面把握企业应树立的意识 41

正确区分公司与独资企业 42

全面把握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42

如何全面认识创业问题 42

判断就业观念的技巧 43

正确评析各种不正确的就业观 43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45

基础知识 46

储蓄存款 46

商业银行 46

股票 47

债券 47

商业保险 47

理性投资 47

重点难点 48

全面把握利率变动的影响 48

关于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49

全面把握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 49

对比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49

正确区分股票和债券 50

正确区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50

全面把握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 50

正确把握融资 50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53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53

基础知识 54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54

按劳分配为主体 54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4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55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5

重点难点 56

如何区分各种分配方式的技巧 56

克服关于分配方式的各种误区 56

正确理解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 56

正确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57

全面认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57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 57

全面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58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61

基础知识 62

财政的含义与实现 62

财政的作用 62

财政收入 62

财政支出 63

财政收支对比关系 63

税收及其种类 6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4

重点难点 65

全面认识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 65

怎样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66

全面认识财政政策的类型 66

正确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66

正确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67

关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67

正确区分纳税人、负税人和征税对象 67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0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0

基础知识 71

市场调节 71

市场秩序 71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7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2

加强宏观调控 72

重点难点 74

正确区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74

全面把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74

把握市场、计划、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74

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75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78

基础知识 79

总体小康 79

全面小康 7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79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0

重点难点 81

比较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 81

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建设 81

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分析 81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分析 82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85

基础知识 86

经济全球化 86

世界贸易组织 87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7

重点难点 88

全面理解贸易保护主义 88

我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88

正确认识外贸摩擦的利与弊 89

我国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 89

全面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9

全面认识贸易逆差的影响 90

必修2 政治生活 93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93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93

基础知识 94

国家与国家性质 94

人民民主专政 94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95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95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95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95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96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96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97

重点难点 97

正确把握民主的本质含义 97

全面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98

全面分析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具体表现 99

全面认识选举权 99

全面理解公民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99

正确认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99

克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错误认识 100

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00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03

基础知识 104

民主选举 104

民主决策 104

民主管理 105

民主监督 106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06

重点难点 107

正确区分公民的选举权与民主选举 107

正确认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107

判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各种方式的技巧 107

正确理解村民(居民)委员会 107

正确区分民主决策中的“立法听证会”与民主监督中的“监督听证会” 108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11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11

基础知识 112

我国政府的性质 112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12

如何理解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113

我国政府的作用 113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13

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13

重点难点 114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114

区分履行职能的各类主体 114

全面认识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 114

正确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 114

全面理解我国政府的职能 114

理解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115

回答政府做某事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15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18

基础知识 119

依法行政的原因 119

依法行政的措施 119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119

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力 119

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 120

政府实施“阳光工程” 120

政府权威 120

重点难点 121

全面理解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121

正确认识行政问责制 121

正确区分各类行政监督主体 122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5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5

基础知识 126

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6

人民代表大会 126

人大代表 127

政体 1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7

重点难点 128

正确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128

全面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128

注意区分立法机关和拥有立法权的机关 130

回答人大代表做某事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30

全面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30

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民的政治权利 130

区分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1

区分我国的各种制度 131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33

基础知识 134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3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3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3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5

重点难点 136

区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136

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的关系 137

区别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137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认识 137

评价党的活动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37

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138

判断和区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139

正确认识我国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主体 139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政协之间的关系 139

区别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公民监督 140

区分政治生活中的各类监督问题 140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区别 140

区分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 141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44

基础知识 14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4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45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4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6

我国的宗教政策 146

弘扬科学精神 147

重点难点 148

全面理解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 148

区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政策 148

正确比较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 148

全面认识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举措 149

关于民族问题怎么办问题的答题模板 149

正确认识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149

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149

正确理解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 150

正确区分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 151

综合分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1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54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154

基础知识 155

主权国家 155

国际组织 155

联合国 155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56

重点难点 157

全面理解国家主权 157

综合分析加强国际合作问题 157

正确区分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 157

评价“弱国无外交”的观点 158

全面掌握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58

克服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认识误区 158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61

基础知识 162

当今时代的主题 162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62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63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163

我国的外交政策 163

我国的外交成就 164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65

重点难点 165

对两个“问题”与两个“主题”关系的正确认识 165

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关系 165

克服关于“国际形势”问题的认识误区 166

阐述中国如何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 166

回答我国对外关系原因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66

回答我国外交活动做法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66

必修3 文化生活 171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71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71

基础知识 172

文化的内涵 172

文化的特点 172

文化的形式 172

文化的产生 172

文化的社会作用 17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7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73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73

重点难点 174

区分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174

正确比较文化与文明 174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 174

全面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74

全面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75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78

基础知识 179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179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79

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179

重点难点 180

辨别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 180

回答文化创建活动问题的答题模板 180

正确认识文化塑造人生两个方面的关系 180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83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83

基础知识 184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84

透视文化多样性 184

尊重文化多样性 185

文化传播 186

文化交流 186

重点难点 187

全面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87

正确理解文化多样性 187

全面理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88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90

基础知识 191

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特点及作用 19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9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92

重点难点 193

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 193

区分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 193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93

比较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 194

正确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94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96

基础知识 197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97

文化创新的意义 197

文化创新的主体 197

文化创新的途径 197

建设“学习型社会” 198

重点难点 199

全面认识进行文化创新的原因 199

正确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99

综合分析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199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

基础知识 203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0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4

中华文化的作用 204

重点难点 204

全面比较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204

正确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 205

区分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 205

正确比较中华文化两大特征的异同 206

综合分析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6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6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209

基础知识 210

中华民族之魂 210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10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10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21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211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12

重点难点 212

全面认识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212

区分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213

综合分析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213

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213

综合分析民族精神的作用 213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6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216

基础知识 217

文化生活的新特点 217

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17

发展大众文化的需求 217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1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8

重点难点 219

正确应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商业化 219

全面分析如何净化文化环境 219

正确理解大众文化 219

区分各种文化形态 220

正确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不同主体 220

全面分析文化的作用 221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24

基础知识 225

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22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5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22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26

重点难点 227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227

综合分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27

注意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228

综合分析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229

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229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231

基础知识 23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32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233

重点难点 234

全面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 234

如何理解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234

综合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234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238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38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238

基础知识 239

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39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39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239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39

重点难点 240

图示哲学与实践的关系 240

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240

克服有关哲学与生活、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关系的认识误区 240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43

基础知识 244

哲学的基本问题 244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44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45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245

重点难点 246

克服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误区 246

克服关于哲学“两个对子”的认识误区 246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248

基础知识 249

哲学与时代精神 24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特征、意义 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4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功能 250

重点难点 251

全面把握哲学与文化、政治、经济的关系 251

正确比较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51

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51

克服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误区 251

克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误区 252

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 252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54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54

基础知识 255

世界的物质性 255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55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56

物质运动的规律 256

重点难点 257

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257

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257

全面理解物质的属性 258

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 258

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258

克服关于规律问题的认识误区 259

克服关于物质、运动和规律的认识误区 259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62

基础知识 263

意识的本质 263

意识的作用 26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6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64

重点难点 264

区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264

区分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264

克服关于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的误区 265

克服关于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265

全面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265

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265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66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68

基础知识 269

实践的含义 269

实践的特点 26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69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70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70

重点难点 271

怎样全面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71

全面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71

为什么说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271

全面认识真理的客观性 272

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72

区分意识、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 27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73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76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76

基础知识 277

联系的普遍性 277

联系的客观性 277

联系的多样性 277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77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78

重点难点 278

综合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278

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78

克服关于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279

全面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79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82

基础知识 283

发展的普遍性 283

发展的实质 283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8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284

重点难点 284

全面认识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84

克服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认识 284

区分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原因、动力和状态 285

克服关于量变质变关系的认识误区 285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88

基础知识 289

矛盾的含义 289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8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89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9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91

重点难点 292

明确联系、矛盾、静止、变化、发展、发展的状态、趋势之间的关系 292

区分生活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 292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92

全面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 293

区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94

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相关方法论的异同 294

克服关于矛盾问题的认识误区 295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97

基础知识 298

辩证否定观 298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98

创新的具体措施 298

创新的社会作用 299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99

重点难点 300

全面理解辩证否定中的矛盾思想 300

区分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00

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00

全面认识创新的理论依据、意义及内容 301

为什么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301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304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304

基础知识 30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05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5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0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06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06

重点难点 307

正确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07

比较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07

全面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307

比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 307

区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 308

克服关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主体的认识误区 308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311

基础知识 312

人的价值 312

价值观 31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与关系 312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312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313

重点难点 314

区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 314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314

正确认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关系 314

全面理解社会意识与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315

比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异同 315

区分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 315

全面理解理想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316

选修2 经济学常识 321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321

基础知识 321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 321

斯密的主要理论贡献 321

斯密的政策主张 321

李嘉图的主要理论贡献 322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32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322

基础知识 3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3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3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32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324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324

基础知识 324

罗斯福新政 324

凯恩斯革命 324

新自由主义 325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 325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326

基础知识 326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326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326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32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327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327

基础知识 327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327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32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8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8

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335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335

基础知识 335

国家与国家性质 335

专政与民主 335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335

现代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类型 335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336

国际组织 337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337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337

基础知识 337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37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338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338

专题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338

基础知识 338

美国的联邦制 338

美国的两党制 338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339

美国的利益集团 339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40

基础知识 34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340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4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34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40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41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341

基础知识 341

联合国 341

世界贸易组织 342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42

欧盟 343

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349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 349

基础知识 349

道德的力量 349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349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349

社会主义荣辱观 349

“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 350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350

基础知识 350

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 350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350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351

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 351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352

基础知识 352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352

经济秩序与诚信伦理 352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353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353

专题四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 354

基础知识 354

科技进步对人们的影响 354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354

网络世界的伦理道德 354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 354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355

基础知识 355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355

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355

全球环境问题 356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56

民族专题 民族理论常识 361

第一单元 民族 361

基础知识 361

民族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361

民族识别的含义与主要依据 361

民族形成的条件 361

民族形成的规律 361

民族的基本发展阶段 361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61

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361

第二单元 民族问题 362

基础知识 362

民族问题的含义与内容 362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362

民族问题的特点 362

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表现 362

第三单元 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363

基础知识 363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363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63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表现及意义 363

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的原因 363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及意义 363

现阶段中国的民族问题 363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主义 364

第四单元 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364

基础知识 364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364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364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365

中华民族的含义 365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365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答题方法模板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