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美国的“YouTube现象” 3
第二节 本书主题 6
第三节 对国际传播旧秩序的批判 8
第四节 欧美主流媒体建构的中国形象 12
第五节YouTube网站的媒体性质 15
第六节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 19
第七节 本书研究方法 30
第二章YouTube组织与技术机制的介入 48
第一节YouTube网站平台的表征分析 49
第二节YouTube组织机制的自我表征 53
第三节YouTube平台:特殊语境下的话语博弈 58
第三章 谁在形塑中国?——YouTube上最显见视频的编码者及信源分析 60
第一节 视频发布者分析 63
第二节 视频生产集中化程度 75
第三节 被转载视频的生产者分析 76
第四节 视频信源分析 77
第五节 生产传播力量的双重化格局 78
第四章YouTube上最显见的中国政治形象 82
第一节 中国政治类视频的量化分析 82
第二节 中国外交形象的表征分析 85
第三节 中国政府及政治体制形象的表征分析 96
第四节 中国军事形象的表征分析 110
第五节 中国政治形象:刻板印象的强势拓展 115
第五章YouTube上最显见的中国经济形象 117
第一节 中国经济类视频的量化分析 117
第二节 中国经济负面形象 120
第三节 中国经济正面形象 127
第四节 中国经济形象:刻板印象与高熵值信息并存 131
第六章YouTube上最显见的中国社会形象 132
第一节 中国社会类视频的量化分析 132
第二节 旧主题下的中国社会负面形象 135
第三节 新主题下的多种中国形象 140
第四节 中国社会形象:新旧主题与立场的交互演绎 146
第七章YouTube上最显见的中国人文与地理形象 147
第一节YouTube上最显见的中国地理形象 147
第二节YouTube上最显见的中国人文形象 150
第三节 海外华人的视频形象 180
第四节 中国人文与地理形象:大众娱乐中的对话与对抗 191
第八章YouTube视频表征中国的核心范式及话语争夺 193
第一节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表征体系 194
第二节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表征体系的解构 205
第三节 核心范式与国际主流媒体传播策略之比较 211
第九章 结语 214
第一节 刻板形象的再现与演变 215
第二节 旧传播秩序的延续与拓展 217
第三节 新范式下的新形象 219
第四节 对旧传播格局的改良与反抗 221
第五节 看得见的手:受众的选择 223
第六节 看不见的手: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225
第七节 启示与展望 227
附录 231
附录1国内外主流媒体塑造中国形象时所采纳的核心主题及意识形态概念 231
附录2国内外主流媒体对中国整体形象的描述 233
附录3中国外交类视频中的负面形象 234
附录4中国外交类视频中的非负面形象 235
附录5中国政府及政治体制类视频中的负面形象 236
附录6中国政府及政治体制类视频中的正面形象 237
附录7中国政府及政治体制类视频中的其他形象 238
附录8中国军事类视频 239
附录9中国经济类视频中的负面形象 240
附录10中国经济类视频中的正面形象 241
附录11中国社会类视频中旧主题下的负面形象 242
附录12中国社会类视频中新主题下的多种形象 243
附录13中国地理环境类视频 244
附录14中国功夫类视频中的文化迷思 245
附录15中国人物类视频中的文化迷思 246
附录16中国饮食类视频中的文化迷思 247
附录17中国异域格调类视频中的文化迷思 248
附录18中国民族性格类视频中的文化迷思 249
附录19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进步视频中的文化形象 250
附录20中西文化融合类视频中中西文化的对外传播 251
附录21中西文化融合类视频中的中国人参与西方文化活动 252
附录22中西文化融合类视频中西方文艺形式与中国文化内容的结合(Ⅰ) 253
附录23中西文化融合类视频中西方文艺形式与中国文化内容的结合(Ⅱ) 254
附录24海外华人文化类视频中中国文化的传播 255
附录25海外华人文化类视频中中西融合的特殊文化身份 256
附录26海外华人文化类视频中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257
附录27海外华人文化类视频中对刻板印象的另类反抗 258
参考文献 259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