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篇 2
第一章 广府人文地理 2
第一节 广府地区历史沿革 3
第二节 广府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8
第三节 广府区域地缘政治概况 15
第四节 广府海洋文化 19
第二章 文化的节点 41
第一节 重绘广府文化地图 41
第二节 珠玑巷——良溪——海外 45
第三节 广府沿革 50
人文篇 54
第一章 广府思想 54
第一节 古代广府的思想底蕴 55
第二节 道教思想的开创 57
第三节 佛教在广府的中国化进程 62
第四节 近代思想的“龙头” 67
第五节 “官商”与“民商”的对立思想 71
第六节 思想启蒙运动 75
第七节 民主革命思想的推进 79
第二章 对立与互补 85
第一节 “科举”与“五权宪法”的考试权 85
第二节 梁启超“善变”与新儒学的发端 90
第三节 解读陈焕章身上的历史文化密码 96
第三章 广府文学 100
引言 100
第一节 古代广府文学征实 101
第二节 近代广府文学华章 109
第三节 现代文学新一页 116
第四节 当代广府文学浅论 125
第四章 广府教育 184
第一节 封建时期广府文化教育事业的逐渐兴起 18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广府文化教育事业的沉疴革新 198
第三节 建国后及改革开放以来广府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6
结语:广府人的教育观 213
第五章 广府建筑概述 216
第一节 广府传统建筑历史沿革 216
第二节 广府地区自然环境及其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217
第三节 广府传统建筑的典型类型 221
第四节 广府建筑特色空间 247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广府建筑 251
第六章 广府民俗 279
第一节 岁时节令民俗 280
第二节 民间诞会民俗 298
第三节 娱乐民俗 313
第四节 婚嫁民俗 330
第五节 以十三行为代表的商业民俗 334
第六节 饮食民俗 336
第七节 广府民俗的文化内涵 338
第七章 广府艺术 342
第一节 工艺 342
第二节 雕塑 378
第三节 绘画 384
第四节 书法、篆刻 422
第五节 广府电影 431
第六节 广府音乐 440
第八章 粤剧 449
第一节 粤剧的起源与形成 450
第二节 粤剧的发展历程 454
第三节 粤剧著名演员 462
第四节 粤剧剧目和著名剧作家 476
第五节 粤剧的主要科班、教戏馆和戏校 484
第六节 粤剧的表演场所、戏班和八和会馆 491
第七节 与粤剧相关的历史事件 499
第八节 粤剧电影 505
结语 510
源流篇 516
第一章 广府源流 516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516
第二节 民系底色: “百越” 518
第三节 汉化定型 523
第四节 汉民族意识的强化 528
第二章 广府文化的演进 533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三大色块 534
第二节 同步与先后 536
第三节 先秦:番禺的古越底色 538
第四节 两汉:广信的中原汉化 543
第五节 魏晋隋唐:广州的海洋风韵 548
第六节 宋元明清:珠玑巷之“开基” 553
第七节 明清:良溪落籍,潮连外海 560
第八节 近现代:穗港双城之二重奏 567
第三章 广府民性 573
第一节 在“北人”与“南人”之外 574
第二节 历史评语 575
第三节 海洋文明与商业精神 577
第四节 冒险进取与审美情趣 579
第五节 务实、享乐的世俗性 580
第六节 广府民系性格的负面 582
第七节 广府人与客家人 583
第八节 广府人与潮汕人 589
第九节 自梳女与客家女 596
第四章 广府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互动作用 603
序言 603
第一节 “开吾粤风雅之先者” 606
第二节 “天子南库”与粤商的历史作用 612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现代工商业的崛起 616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与广东的当代容量 619
第五章 广商:从历史到现代 623
第一节 海洋文明孕育的商业文化 623
第二节 “天子南库”与粤商的历史作用 629
第三节 广商代表——十三行 637
第四节 买办 654
第五节 民族工商业 657
第六节 当代粤商 659
第七节 广府商人与辛亥革命 662
第八节 “官商”与“民商”思想的对立 666
第九节 广府商业对岭南文教事业的影响 671
第十节 广府商业对岭南旅游文化的影响 673
第十一节 商业文化带来的岭南其他文化的繁荣 675
结语 682
第六章 广侨:下南洋与“叹番” 687
第一节 广府华侨概述 687
第二节 广府华侨出国原因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689
第三节 广府华侨的分布 695
第四节 侨居国的排华运动及广府华侨的反抗 697
第五节 广府华侨对侨居国文化的影响 701
第六节 广府华侨对祖国的贡献 708
学术篇 719
第一章 广府学 719
第一节 广府学论 719
第二节 理论框架 725
第三节 广府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734
第二章 广府经典文献选萃 738
第一节 广府学经典评述 738
第二节 经典文献选粹 740
第三节 广东汉族的广府民系和广府文化 752
方言篇 847
第一章 粤方言与广府文化 847
第一节 广府人与粤语 847
第二节 广府人与广府文化 848
第三节 “珠玑后裔”与四邑文化 852
附:台山“侨墟文化”刍议 859
第二章 粤方言的流变 864
第一节 驱动力:三大强势 864
第二节 求发展:共生共荣 868
附:广信:粤语发源地 869
第三章 粤方言的区域特点与广府文化建设 873
第一节 粤方言的区域特点 873
第二节 粤方言区域特点研究的文化意义 883
第三节 粤方言区域特点对广府文化建设的启示 883
第四章 粤方言的标准语——广州话 885
第一节 广州话拼音方案 885
第二节 声韵调 887
第三节 词法与句法 894
第四节 常用词语 908
第五节 外语音译词 960
第五章 粤方言与诗歌欣赏 963
第一节 粤方言与古诗欣赏 963
第二节 粤语儿歌童谣欣赏 966
广府主要地域篇 977
第一章 广东区域 977
第一节 广州市 977
第二节 佛山市 985
第三节 中山市 993
第四节 肇庆市 1001
第五节 茂名市 1009
第六节 云浮市 1017
第七节 湛江市 1025
第八节 东莞市 1033
第九节 江门市 1039
第十节 阳江市 1047
第二章 广西区域 1055
第一节 南宁市 1055
第二节 梧州市 1061
第三节 玉林市 1065
第四节 钦州市 1069
第五节 北海市 1075
第六节 防城港市 1080
第七节 贺州市 1084
第八节 崇左市 1088
第九节 贵港市 1093
《广府文化大典》后记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