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E公司的高压涡轮设计 1
第一章 引言和概述 1
1.1引言 1
1.2概述 2
第二章 气动设计 4
2.1性能要求 4
2.2设计研究 5
2.3详细气动设计 8
第三章 冷却系统设计 14
3.1特点和发展 14
3.2冷却系统和传热的详细设计 20
第四章 主动间隙控制系统 41
4.1概述 41
4.2详细设计和特点 42
4.3机械设计问题 47
第五章 机械设计 52
5.1概述 52
5.2详细机械设计 63
5.3可维护性 95
5.4飞行推进系统装配重量 96
参考文献 97
第二篇GE公司的低压涡轮设计 100
第一章 引言和综述 100
第二章 气动设计 102
2.1设计要求 102
2.2级数选择 103
2.3初始流道选择(第Ⅰ轮) 103
2.4第Ⅰ轮空气涡轮设计和试验 103
2.5最后流道选择(第Ⅱ轮) 105
2.6最后矢量图 107
2.7叶型设计分析 109
2.8第Ⅱ轮空气涡轮试验 115
第三章 传热设计 117
3.1设计要求 117
3.2设计条件 117
3.3冷却空气供给系统 120
3.4设计任务 121
3.5冷却流量确定 122
3.6转子温度分布 126
3.7机匣冷却系统 127
3.8第1级导向器 131
3.9主动间隙控制 135
3.10起动分析 138
第四章 机械设计 140
4.1总体设计方法 140
4.2低压涡轮转子 144
4.3低压涡轮导向器 161
4.4主动间隙控制 172
4.5重量情况 177
附录 181
第三篇 高效节能发动机高压涡轮设计与试验 211
第一章 总论 211
第二章 引言 212
第三章 设计综述 213
3.1设计目标及挑战 213
3.2高压涡轮的一般描述 213
3.3设计性能数据 215
第四章 高压涡轮气动设计 216
4.1总述 216
4.2部件气动设计 217
第五章 叶片寿命 231
5.1概述 231
5.2涡轮导叶 231
5.3涡轮动叶 237
第六章 二次气流系统 242
6.1总述 242
6.2二次气流的简述 242
6.3二次气流系统设计特点 243
6.4热力分析 245
第七章 部件的机械设计 248
7.1综述 248
7.2涡轮转子组件 248
7.3导叶和内机匣 263
7.4外机匣和外气封 266
7.5主动间隙控制系统 270
7.6 4号和5号轴承支承部件及润滑系统 274
7.7涡轮系统的重量总述 276
第八章 高压涡轮部件实验装置的设计 277
8.1引言 277
8.2一般叙述及主要特色 277
8.3机械设计 278
8.4二次气流系统和推力平衡 284
8.5 实验装置测试设备 284
8.6辅助设备和实验装置调试 285
8.7结论 286
第九章 高效节能发动机高压涡轮部件试验报告之一 287
9.1气动设计 288
9.2机械设计 300
9.3制造和组装 303
9.4测试 305
9.5 结果 312
9.6结论 323
第十章 高效节能发动机高压涡轮部件试验报告之二 324
10.1高压涡轮试验装置设计 325
10.2实验计划和实验设备 338
10.3实验结果及分析 343
10.4结论 380
第十一章 高效节能发动机高压涡轮冷却模型技术报告 381
11.1分析和设计 381
11.2加工和装配 387
11.3试验 387
11.4结果 390
11.5结论 397
第四篇 涡轮中间机匣和低压涡轮部件的设计和试验 398
第一章 总论 398
第二章 前言 399
第三章 设计综述 400
3.1涡轮中间机匣和低压涡轮的设计 400
3.2气动性能预估 401
第四章 中间机匣和低压涡轮气动设计 402
4.1气动设计参数 402
4.2流道和叶型截面 402
4.3支持技术计划 439
4.4性能及其调整 449
第五章 涡轮热力和机械设计 452
5.1机械设计的任务和目标 452
5.2涡轮机械结构 452
第六章 高效节能发动机涡轮过渡段模型试验 504
6.1低压涡轮过渡段实验件设计 504
6.2试验计划与过程 515
6.3结果与分析 518
6.4结论 538
第七章 亚音速叶栅试验计划 539
7.1分析和设计 539
7.2加工和装配 545
7.3试验 545
7.4结果 554
7.5结论 589
第八章 边界层研究计划 591
8.1设计和分析 591
8.2试验设备 593
8.3试验计划 598
8.4试验结果 601
8.5叶型损失的分析 606
8.6小结 609
附录 610
参考文献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