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一、什么是教育 1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4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一、什么是教育学 12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三、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20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22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3
一、怎样理解人的发展 23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23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5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9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29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 33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6
第三节 义务教育 37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 37
二、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历史 3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 38
四、义务教育的特征 40
第三章 教育目的 4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42
一、教育目的的界定与结构 42
二、教育目的的特性 43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44
四、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 44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学说 45
一、个人本位论 46
二、人格本位论 46
三、文化本位论 47
四、生活本位论 48
五、伦理本位论 48
六、社会本位论 49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50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50
二、对我国当今教育目的的分析 52
第四节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 54
一、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55
二、教育目标 57
第四章 课程 61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61
一、课程的定义 61
二、课程的类型 63
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66
四、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69
第二节 教育发展与课程标准 72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7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 74
三、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念 75
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 76
五、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和特点 77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理念和原则 80
七、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途径 81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问题与原则 85
第一节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85
一、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85
二、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88
第二节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92
一、掌握知识的目标 92
二、发展智力的目标 94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97
第三节 认知与情感问题 101
一、教学是认知过程 101
二、教学的情感过程 104
三、认知与情感的相互关系及其教学意义 107
第四节 教学原则 109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109
二、教学原则体系 111
第六章 教学行为策略 120
第一节 教学目标行为 120
一、教学中的目的与目标 120
二、目标领域与学习水平 121
三、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22
四、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123
五、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25
六、教学目标的运用及其限度 128
第二节 教学材料处理行为 129
一、教学材料概述 129
二、教学大纲的处理 129
三、教科书的研析 130
第三节 教学内容信息呈示行为 132
一、讲述行为 132
二、板书行为 137
三、声像呈示行为 140
四、动作呈示行为 143
第四节 师生对话行为 145
一、问答行为 145
二、讨论行为 150
第五节 教师指导行为 154
一、练习指导 155
二、阅读指导 157
三、活动指导 159
第七章 课堂教学管理 163
第一节 课堂教学规则 163
一、课堂教学规则的功能 163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 165
三、课堂教学规则的执行 167
第二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169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性与类型 169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71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75
第三节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181
一、课堂教学时间的研究 182
二、课堂时间与学业成就 184
三、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 185
第八章 辅助教学技能 188
第一节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88
一、动机的过程模式 188
二、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 189
三、外在诱因的设置与运用 190
四、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191
五、结果成败归因的训练 194
第二节 师生教学交流 194
一、师生教学交流的模式 194
二、教学信息的编码与反馈 195
三、课堂言语交流 197
四、非言语交流 199
五、课堂倾听 201
第三节 教学强化技能 201
一、教学强化的基本策略 202
二、常用的教学强化类型 202
三、教学强化的安排 204
四、教学强化的误用 205
第四节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206
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 206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 206
三、教师期望效应的特点 210
四、积极的教师期望策略 211
第九章 德育 213
第一节 德育概述 213
一、德育的概念 213
二、德育面临的问题 213
三、德育对人成长的意义 215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217
一、德育的基本任务 217
二、德育的内容 217
第三节 德育过程 220
一、品德的形成 220
二、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 222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225
一、德育的原则 225
二、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231
三、德育的途径 233
第十章 班主任和共青团工作 234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 234
一、班级管理 234
二、班级、班主任与班集体 236
三、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40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242
一、共青团的历史、性质、基本任务 243
二、共青团活动及指导思想 245
三、共青团辅导员的职责和基本条件 246
第十一章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248
第一节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任务和特点 248
一、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248
二、课外、校外活动的任务 249
三、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 250
第二节 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250
一、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 250
二、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251
三、课外、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253
参考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