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国浮沉与异族统治(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135年) 1
第一节 族长时期 2
第二节 散居埃及 6
第三节 “士师”时代与希伯来王国 11
一、“士师”时代(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030年) 11
二、扫罗王(约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1009年在位) 12
三、大卫王(约公元前1009年—公元前973年在位) 14
四、所罗门王(公元前973年—公元前930年在位) 16
五、王国的分裂与衰亡(公元前930年—公元前586年) 19
第四节 先知运动 23
一、先知的出现 23
二、先知思想 26
三、先知运动的影响 29
第五节 异族统治 32
一、波斯时期(公元前538年—公元前332年) 32
二、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年—公元前63年) 35
三、罗马统治与犹太战争(公元前63年—公元135年) 41
第二章 流散时期的犹太人(公元135年—19世纪末) 50
第一节 犹太教与基督教 51
第二节 巴比伦犹太社团 56
第三节 伊斯兰世界的犹太人 58
一、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早期交往 58
二、犹太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 60
三、穆斯林统治下的犹太人 64
四、西班牙犹太社团 66
第四节 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 72
一、犹太人的分布及其经济地位 72
二、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迫害 75
三、驱逐与外迁 78
四、隔都 82
五、意第绪文化 83
第五节 启蒙运动与解放时代 85
一、摩西·门德尔松 85
二、“哈斯卡拉” 89
三、法国大革命与犹太人 95
四、解放历程 102
第六节 走出“血汗工厂”的美国犹太人 111
第三章 通向建国之路(1897年—1939年) 120
第一节 复国先驱 121
一、犹太民族主义 122
二、复国先驱 127
第二节 赫茨尔与复国潮的兴起 133
一、赫茨尔与《犹太国》 133
二、巴塞尔大会 135
三、关于建国地点的争议 137
四、沃尔夫佐恩 139
第三节 “阿里亚”与《贝尔福宣言》 140
一、“阿里亚” 140
二、新伊休夫的发展 144
三、世界大战中的巴勒斯坦 147
四、魏茨曼与《贝尔福宣言》 149
第四节 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伊休夫 152
一、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 152
二、委任统治的确立 154
三、“阿里亚”再拟高潮 156
四、犹太代办处 160
五、最大规模的“阿里亚” 161
第五节 阿拉伯人起义与英国政策的调整 163
一、“西墙事件,” 163
二、阿拉伯人起义 165
三、《英国政府白皮书》 169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以色列国的诞生(1939年—1948年) 171
第一节 大屠杀 172
一、希特勒与犹太人 172
二、从反犹立法到“最后解决” 175
三、幸存者 185
第二节 灾难过后的犹太世界 188
一、犹太意识的强化 188
二、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0
第三节 世界大战中的巴勒斯坦 194
一、伊休夫参战与帕尔马赫的建立 194
二、移民问题 196
三、伊休夫的经济状况 198
第四节 决裂英帝国 199
一、“莱希”与“伊尔贡” 199
二、武装抗英 202
三、委任统治的终结 204
第五节 面对联合国 205
一、联合国特别会议 205
二、特别委员会的调查报告 208
三、联合国分治决议 209
四、争夺与冲突 212
第六节 凤凰再生 213
第五章 巩固与成长(1948年—1966年) 218
第一节 战火燃起 219
一、战争爆发与第一次停火 219
二、国防军的组建 220
三、战事再起与第二次停火 222
四、停战协定与边界划分 225
第二节 政治建构 229
一、国家元首——总统 230
二、立法机构——议会 231
三、行政机构——政府 235
四、司法机构——法院 236
五、以色列的政党政治 236
第三节 马帕伊政府 240
一、本-古里安与“国家主义” 240
二、马帕伊内部的分化 248
第四节 多元社会 252
一、移民潮 252
二、西方犹太人与东方犹太人 255
三、以色列阿拉伯人 256
四、宗教与世俗的冲突 258
五、艾希曼审判 264
第五节 以色列的国际环境 267
一、德国赔款问题 267
二、边境冲突 268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270
四、美国与苏联的中东战略 273
五、以色列与第三世界 276
第六章 起伏跌宕的岁月(1966年—1977年) 278
第一节 “六日战争” 279
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建立 279
二、危机出现 282
三、外交努力 284
四、战争爆发 286
第二节 战后的以色列社会 292
一、战争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292
二、以色列与散居犹太人 295
三、梅厄上台 297
四、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抵抗 299
第三节 被占领土问题 302
一、联合国242号决议 302
二、控制水资源 305
三、“经济一体化” 308
第四节 十月战争 312
一、萨达特对埃及外交的调整 312
二、摩萨德与双重间谍 314
三、利比亚事件与战略预警的延迟 317
四、战争突发 321
五、十月战争的影响 323
第五节 工党的蹉跎岁月 325
一、梅厄辞职 325
二、拉宾内阁 327
三、西蒙&佩雷斯 330
四、工党惨败 331
第七章 “利库德革命”与“动荡年代”(1977年—1992年) 333
第一节 贝京执政 334
一、梅纳赫姆&贝京 334
二、新内阁的施政纲领 335
三、新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 337
四、美以特殊关系的加强 338
第二节 《戴维营协议》 339
一、萨达特高举橄榄枝 339
二、戴维营和谈 346
三、“现在实现和平运动” 349
第三节 空袭伊拉克与黎巴嫩战争 351
一、“巴比伦行动” 351
二、统治危机的出现 354
三、重组内阁 355
四、“大以色列计划” 356
五、黎巴嫩战争 358
六、失信于民 363
第四节 第一届全国联合政府 366
一、看守内阁 366
二、第十一届议会大选 368
三、稳定经济 369
四、同床异梦 371
第五节 动荡与角逐 374
一、“因提法达” 374
二、第二届全国联合政府 377
三、沙米尔东山再起 379
四、马德里和会 382
第六节 经济现代化 384
一、卓有成效的工业化 384
二、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 391
三、发达的对外贸易 407
第八章 和平与冲突(1992年—2006年) 413
第一节 拉宾的鸽派战略 414
一、第十三届议会大选 414
二、“长着鹰爪的鸽子” 415
第二节 风雨和平 418
一、“挪威丛林中的密谈” 418
二、《奥斯陆协议》 421
三、约以谈判 425
四、和平红利 426
五、国王广场上的枪声 429
六、佩雷斯执政 433
第三节 政坛黑马 435
一、内塔尼亚胡赢得大选 435
二、危机四伏的政府 436
三、经济受挫 440
第四节 工党余辉 442
一、第十五届议会选举 442
二、重启和平进程 445
三、内患迭起 450
第五节 鹰派沙龙 452
一、“以色列的恺撒” 452
二、以暴易暴 453
三、经济衰退 457
四、中东和平“路线图” 459
五、单边“脱离”计划 464
第九章 迎接新挑战(2006年—2012年) 470
第一节 风雨飘摇的奥尔默特政府 471
一、沙鹰折翼 471
二、内外交困 473
三、“铸铅行动” 477
第二节 内塔尼亚胡再度执政 479
一、艰难组阁 479
二、聚焦伊朗核危机 480
三、经济回升 483
四、前途未卜的和平 485
第三节 社会整合与精神困顿 488
附录 谱写中以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494
译名对照及索引 500
以色列历任总统、总理 520
大事年表 522
主要参考书目 529
后记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