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上篇 中国优势 3
中国的低消费率具有客观性 3
高储蓄率是中国的一大优势 12
中国应该保持高投资率 20
高储蓄格局下的宏观经济平衡方法 26
再论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兼论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54
中国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分析框架 64
美国金融危机和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 95
中篇“恐高症”危害 119
中国患上“恐高症” 119
中国“恐高症”的十大表现 123
“恐高症”危害之一:国际收支的高顺差 128
“恐高症”危害之二:货币超发——向吴敬琏先生请教 137
“恐高症”危害之三:流动性过剩 150
“恐高症”危害之四:通货膨胀 157
“恐高症”危害之五:房价上涨 169
“恐高症”危害之六:经济增速下滑 176
“恐高症”危害之七:农民工失业 191
“恐高症”危害之八:钱借给美国 200
下篇 优势突围 205
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205
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对策 211
中国经济仍有适度加杠杆空间 216
坚定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信心和决心 225
用好用活信贷有效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 229
重视松紧搭配力促总量平衡结构优化 234
优化金融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点体会 239
正确看待我国货币信贷的高增长 248
对“池子理论”的一点认识 253
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59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73
美国处置金融危机的政策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98
改革农民工制度加快现代经济发展——东莞农民工状况调查 305
房贷新政及房地产调控 325
建议开征住房特别消费税 330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出路在深化市场化改革 336
附篇 记者对话 351
理性看待中国的低消费率 351
理性看待中国的高储蓄率 355
理性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 359
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 361
回归恒等式是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根本途径 363
中国经济回归平衡发展与良性循环的关键 367
重视宏观调控的松紧搭配力促总量平衡结构转换 371
关于宏观经济几个热点问题的再认识与新思考 375
“恐投症”背后的理论辨析 380
充分认识投资对于稳增长的重要性 384
充分认识我国稳定投资的重要性 389
金融宏观调控须改革与发展并重 393
警惕过于微观化的行政调控 397
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重在增加供给与引导需求 402
标本兼治提高治理通胀政策的针对性 408
抑制货币超发在于投资与储蓄的平衡 413
附录一 418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简介 418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简介 420
附录二 422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组织与成员名单(2013年) 422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