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朱次琦与清末岭南“致用”之学 3
第一章 近代岭南文化的生成模式及其“致用”特质 3
第一节 古代:北人南传 4
第二节 近代之一:西人东传 8
第三节 近代之二:华人东传 12
第四节“实学”的意涵与清末岭南“经世致用”概况 15
第二章 朱次琦学术和文学观念中的“致用”特质 28
第一节 朱次琦“四行五学”说 29
第二节 朱次琦与岭南及北方学术的关系——以其坚辞学海堂学长为考察中心 56
第三节 朱次琦的身份特征及其文学观念基本内核 73
中编:康有为学术和文学观念的过渡性特质 89
第三章 康有为学术思想中的朱次琦和西方因素 89
第一节 康有为学术思想中的朱次琦因素 89
第二节 康有为之于传统文化——以韩愈及其《原道》为例 97
第三节 康有为学术思想中西方因素的存在形态——以其附会逻辑为考察中心 103
第四章 康有为“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以其今文学思想为例 112
第一节 康有为今文学思想中朱次琦和西学因素的作用 113
第二节“大同”理想与孔子形象——以《大同书》为考察中心 119
第三节 康有为今文学思想的“致用”性——以“张三世”理论为例 132
第五章 康有为文学观念的过渡性特质 140
第一节 诗歌中的现实与政治 141
第二节 康有为与文学观念理论基础的近代转型 153
第三节 康有为文学观念的过渡性 158
下编: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 171
第六章 身份上的“超越”之旅 171
第一节 身份“超越”之为一个问题——兼论朱次琦无关“超越” 172
第二节 康有为的身份“超越” 182
第三节 梁启超的身份“超越” 193
第七章 梁启超与朱、康的离合关系及其知识背景 210
第一节 梁启超与朱次琦 211
第二节康、梁交恶的身份冲突 221
第三节“误读”西方——以《霍布士学案》为考察中心 237
第八章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形成 255
第一节 梁启超的诗歌观念 257
第二节 梁启超小说观念的实质 274
第三节 晚清小说的兴起与近代文学观念的形成 281
结语 295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