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量化分析 1
第一节 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类型分析 1
第二节 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时间分布 8
第三节 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地域分布 13
第二章 清代基层社会围绕粮食问题的聚众案 17
第一节 粮食案的类型 18
一 为维护生存权益引发的粮食案 18
二 为改善生存状态引发的粮食案 22
第二节 粮食案的分期考察 24
一 聚众闹赈、平粜和抢米案的分期考察 24
二 聚众抗粮案的分期考察 34
第三节 粮食案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6
一 自然灾害 47
二 政策因素 48
三 社会心理因素 50
第三章 清代基层社会以械斗为特征的聚众案 53
第一节 械斗案的类型 54
一 宗族(乡族)械斗 54
二 土客械斗 58
三 其他平行阶层间冲突引发的械斗 60
第二节 械斗案的地域分布与分期考察 63
一 械斗案的地域分布 63
二 康雍乾嘉时期 66
三 道咸同光时期 79
第三节 械斗案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84
一 经济利益的争夺 84
二 朝廷政策的影响 86
三 宗族势力的影响 90
第四章 清代基层社会形成盗匪团伙的聚众案 96
第一节 盗匪案的类型 97
一 临时组织型盗匪团伙案 97
二 松散组织型盗匪团伙案 99
三 半军事化组织型盗匪团伙案 106
第二节 盗匪案的地域分布考察 109
一 东北地区 109
二 华北和西北地区 111
三 西南地区 112
四 长江中下游地区 114
五 华南地区 117
第三节 盗匪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18
一 社会贫困化 118
二 战乱因素 120
三 地理环境因素 124
第五章 聚众案件视角下的清代基层社会 127
第一节 不同类型聚众案件交织与演变下的清代基层社会 127
第二节 聚众案件中的地方势力——以粮食案为例 131
一 抑制与反抗——利益角逐中的下层士绅 134
二 攫取或保护——正邪游移的顽梗“刁民” 142
第三节 从聚众案件看清代基层社会的法外之规 146
第六章 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控制机制 153
第一节 清廷对聚众案件的态度与控制措施 153
一“涓涓不绝,将成江河”——清廷关于聚众案件的禁绝态度 153
二 治案与治吏——乾隆朝以“治人”为主的控制模式 157
三“以德化民,以刑弼教”——教化和宣谕的推行 163
四“稂莠不翦,嘉禾不生”——清廷对基层社会内部控制体系的利用与制约 166
第二节 清代关于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的立法与官员处分 170
一“禁暴止奸”“辟以止辟”——重刑主义下的立法 170
二 因时而修,因地制宜——条例的补充与增定 179
三 治吏为先——针对办案官员的处分制度 183
第三节 地方大吏处理聚众案件的上下应策 187
一 关于聚众案件的立法参与 187
二 代地方陈情——消弭聚众案件的种种努力 191
三 实力惩办与贪渎枉法 194
第四节 州县官的治理与控制实践 198
一 防之未然 198
二 治之已然,控之燎然 202
三 可控或不可控——基层政权控制聚众案件的可能性 206
结论 213
参考书目 216
索引 222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