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治河与防洪事业 13
第一节 治水神话与治河防洪工程起源 13
一、女娲和鲧治水的神话——从补天到堙堵洪水 14
二、大禹治水——掀开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页 15
三、禹治水的深远影响——防洪治河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7
第二节 黄河的防洪治河 19
一、黄河堤防的创建——夏至战国治河防洪的起源期 20
二、黄河下游堤防系统形成——秦汉间治河防洪工程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21
三、王景治河——东汉至唐代黄河相对安流时期 22
四、黄河修治频繁时期——五代至北宋河工技术完善期 24
五、黄河南北分流多河道行洪——南宋至明嘉靖末以分流为主的治河时期 25
六、束水为一河的黄河防洪——明后期至清代治河工程 26
第三节 长江及太湖、淮河、珠江、海河防洪工程 28
一、长江防洪工程的起源与发展——以中下游为防洪重点 28
二、太湖湖区防洪治理——以圩田浚浦挡水排水工程为主 30
三、淮河防洪治河工程——与黄河、长江防洪错综交织 31
四、珠江防洪工程——以基围防洪排水工程为主 34
五、海河与防洪工程——以永定河防洪为重点 35
第四节 历代治河方略 36
一、西汉时期治河方略第一次大辩论 36
二、北宋时期围绕黄河人工改道的三次回河之争 38
三、明清束水攻沙治河方略与实践 41
四、湖区治理方略 43
第五节 古代河工理论和科学技术成就 46
一、基础河工理论的萌芽和成长 46
二、堵口、埽工与河道整治工程 49
三、古代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 53
第二章 灌溉排水与海塘工程 55
第一节 取水和蓄水灌溉工程 56
一、无坝取水工程 56
二、有坝取水工程 60
三、陂塘蓄水工程 64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66
一、有灌溉之利的鼓堆泉水与瀵水——地下水利用举例 66
二、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井灌与凿井技术 67
三、坎儿井——井渠结合的地下水灌溉工程 70
第三节 海塘与拒咸蓄淡工程 71
一、海塘工程——海上长城 72
二、拒咸蓄淡工程——闸坝结合的挡潮蓄水工程 76
第四节 海塘工程技术 80
一、竹笼、木柜石塘及柴塘——临时性工程结构 80
二、斜坡式石塘、直立石塘和鱼鳞大石塘——永久性重力结构 83
三、护塘工——海塘抗冲消能设施 85
第五节 海塘工程技术总结与海塘的管理 87
一、海塘专著 87
二、海塘工程的技术总结 88
三、海塘的管理 90
第六节 土壤改良的水利措施 90
一、古代对盐碱地成因的认识 91
二、淤灌和放淤 92
三、沟洫工程与作物综合治理盐碱地 93
四、生物治理与耕作改良土壤 94
第七节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95
一、古代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 96
二、保护水土的工程措施 97
三、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 98
第三章 城市水利 100
第一节 先秦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水利 101
一、古代都城规划中的水利理论 101
二、周丰、镐二京的镐池与城市排水工程——最早的城市水利工程 103
三、燕下都及晋阳的供水工程——春秋战国诸侯国城市水利举例 104
第二节 汉与隋唐长安城市水利 105
一、昆明池——长安供水系统的形成 106
二、城市水源工程——水绕长安的水环境 108
三、灿若银汉的长安园池——水利工程对都城环境的美化 110
四、长安城市排水系统及规划上的失误 111
第三节 宋代城市水利 112
一、汴京——以水运和防洪为重点的城市水利 113
二、杭州西湖——集供排水功能与环境美化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湖泊 115
三、宋代中小城市水利建设的特例——苏州园林水利与宜春李渠 116
第四节 元明清北京的城市水利成就 118
一、以海子为中心的城市湖泊群诞生——与都城建设同步的城市水利建设 118
二、以颐和园为中心的西山湖泊群——漕运促进了北京城市水利的最后完善 122
三、百年以来北京城市发展中水环境的演变 124
第四章 古代的水政与水法 127
第一节 古代水土资源分类和水利区划分 127
一、古代对全国水土资源的分类 128
二、先秦时期对九州区域水资源的评价 129
第二节 水利与水政管理机构的演进 130
一、司空、都水与工部——水利与水政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131
二、准军事管理的河务与河政 133
三、古代著名灌区管理举例 136
四、水利工程施工定额管理 140
第三节 古代水利法规 142
一、《水部式》——现存第一部国家水利法 143
二、唐《营缮令》、金《河防令》与防洪刑律——国家防洪法规的演进 145
三、古代著名农田水利法举例 148
第五章 古代著名水利人物、水利名著 150
第一节 水利思想家 151
一、贾让及其治河三策 151
二、郏亶的太湖水利综合治理思想 151
三、徐贞明与京畿水利议 152
四、潘季驯及其“束水攻沙”理论 153
五、靳辅、陈潢与《治河方略》 154
第二节 著名水利工程家 155
一、蜀守李冰治水 156
二、召信臣与南阳水利 157
三、王景治河 157
四、大兴水利的姜师度 158
五、兴建河工有重要建树的贾鲁 159
六、京杭运河的规划和设计者郭守敬 160
第三节 见于地理著作和经史子集中的水利文献 161
一、《尚书》、《水经注》和《水道提纲》 162
二、经史子集中的水利文献 164
三、方志中的水利史和水利志 165
第四节 正史中的水利文献 166
一、《史记·河渠书》诞生及其影响 166
二、《史记·河渠书》以后正史中的水利志 167
三、水利科学与技术的系统总结——重要水利专著举例 167
第六章 近代水利事业 170
第一节 水利管理体系和江河流域机构改造与完善 170
一、中央、地方水利管理机构 171
二、主持大江大河防洪的流域水利机构 172
第二节 现代水利建设的序幕 173
一、江河及流域测量的开展 173
二、水文站的设立和发展 174
三、大江大河治理规划及前期工作的实施 175
第三节 传统治河和灌溉工程及技术的转变 177
一、河道整治机械及防汛通讯设备 177
二、施工机械及水泥的引入 178
三、关中“八惠”灌溉工程 180
四、机电灌排工程的开创 181
五、水电事业的开拓 182
第四节 现代水利科学研究、水利教育及水利法的诞生 184
一、水利科学研究与研究机构 185
二、现代水利教育的兴起 186
三、水利立法与《水利法》的制订 187
第七章 天然河流航运工程 189
第一节 天然河道水运的起源和发展 190
一、殷商迁都与泛舟之役——北方天然水道的水运 191
二、鄂君启节——先秦时期的长江水运 192
三、长江三峡航道的利用与整治 193
第二节 运河的创建与发展 196
一、邗沟与菏水——江、淮、河三大流域的沟通 196
二、鸿沟——中原河、淮相通的重要水道 197
三、灵渠的开凿——联系长江与珠江水系的运河 198
四、江南堰埭——早期的河道渠化工程与最早的升船设施 200
五、白沟、平虏渠——海、滦河之间的沟通 201
第三节 全国水运网络的形成与运河工程技术的完善 203
一、通济渠(汴渠)——东西向的骨干运河 203
二、淮扬和真扬运河——江、淮间运河的完善 204
三、江南运河——运河向南直抵钱塘江口 207
四、永济渠(御河、卫河)——大运河向北延伸抵今北京 208
五、从堰闸到复式船闸——唐宋运河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 210
第四节 京杭运河的工程技术 215
一、会通河和通惠河——京杭运河山东段及北端的贯通 216
二、戴村坝与南旺分水——会通河分水济运枢纽工程 218
三、南阳新河、中运河——运河与黄河的分离 220
四、清口枢纽工程——京杭运河与黄河、淮河的平交 221
五、瓜洲、仪真枢纽工程——京杭运河与长江的交叉 222
第五节 京杭运河漕运管理及其社会影响 224
一、组织严密的运河管理系统 224
二、以水源和闸坝为主的运河河道工程管理 227
三、准军事化的漕粮运输管理 230
四、漕运管理规章制度 232
五、漕运的兴衰与运河城镇的演化 234
六、运河与漕运典籍 238
第八章 航海与船舶 240
第一节 航海的起源与发展 241
一、越国迁都、秦始皇南巡——近海航路从开辟到形成 241
二、元代漕行海运——近海运输的辉煌时期 243
三、“一衣带水”的近海航行——中国与朝鲜、日本等邻国航线的开通和经营 245
四、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海活动 248
五、郑和船队的西洋航海活动 250
第二节 航海科学与技术 252
一、风、信风和潮汐——海洋气象与水文在航海中的运用 252
二、更路与托数——航程、航深等航海主要参数的测验技术 254
三、针经与航海图——地文导航技术的演进 255
四、过洋牵星术——古代天文导航技术的杰出成就 256
第三节 海港的发展与航海图籍的成就 260
一、航海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港口的兴起 260
二、从市舶司到海关——港口管理的起源与演进 263
三、市舶条例——古代海关法规制度 264
四、航海图籍——航海科学技术的总结 266
第四节 古代船舶制造 269
一、沙船、福船和广船——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船型 270
二、古代特种船舶——战舰 273
三、船舶推进与操纵设备的分化和演进 278
第九章 陆路交通与车舆 282
第一节 道路交通的发展 282
一、周道、长安和北京的都城街道——城镇街道的兴起与完善 283
二、秦驰道、直道与汉褒斜道——国道建设的发端 286
三、丝绸之路、唐蕃道及其他——南方、西北及青藏道路的开拓 289
四、驿道和邮传——古代通讯和运输网络 291
第二节 古代的桥梁、栈道和渡口 293
一、种类丰富的古代桥梁与栈道 293
二、古代桥梁工程技术专著 298
三、古代水陆交通关口——渡口 299
四、路政与驿传管理 301
五、道路法、津渡法、桥梁法——古代交通管理主要法规 303
第三节 车辆与舆具 305
一、车的起源与演化 306
二、古车类型 308
三、《考工记》及古代制车工艺 311
四、畜力与人力舆具 313
第十章 近代交通运输业 317
第一节 轮船运输时代的开始 317
一、近代航运管理——主权丧失与有限的收复 318
二、在中国的外国轮船公司——外轮涌入沿海和长江航道 321
三、轮船招商局——中国最大的官营轮船公司 322
四、民间航运业的成长——民营轮船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323
第二节 公路的早期发展 325
一、公路建设的兴起——汽车的传入与国道规划的提出 326
二、公路建设的非常时期——公路的战略破坏与国际公路的建设 328
三、公路桥梁——现代桥梁工程的创建时期 331
四、公路路政、工程管理的发展 333
第三节 铁路与民航运输业的开创 335
一、以吴淞铁路、京张铁路发端的近代铁路建设 335
二、铁路管理的早期沿革 338
三、民用航空业的开创 340
四、航空工程、教育与科研的起步 342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