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伤寒论》简介 1
第二节 伤寒的含义 4
第三节 《伤寒论》中六经病证的概念 5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 5
二、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6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6
四、六经的传变 9
五、六经病发生和传变过程中的几种特殊病理形式 10
六、六经病证的辨证方法 11
七、六经病证的治疗原则 11
八、六经病证证候小结 16
第二章 太阳病篇 17
第一节 太阳病概说 17
一、太阳病含义 17
二、太阳病主证 17
三、太阳病类型 18
(一)经证 18
(二)腑证 18
(三)辨证 22
四、病理机转 23
(一)自愈 23
(二)传变 23
五、治疗原则 24
第二节 桂枝汤证 26
一、正局 26
二、变局 29
第三节 麻黄汤证 30
一、正局 30
二、变局 32
三、类证变法 33
(一)葛根汤证 33
(二)大青龙汤证 34
(三)小青龙汤证 35
第四节 太阳病误治变证 36
一、误汗变证 36
(一)表虚和里虚 37
(二)损伤气阴及心阳 37
(三)伤胃 39
二、误下变证 40
(一)利不止 40
(二)损伤胸阳 42
(三)成结胸证 42
(四)成脏结证 46
(五)成痞证 47
(六)滑脱不禁 50
三、误汗、下及误吐、下的变证 51
(一)余邪留肺作喘 51
(二)水气不行 52
(三)表里阴阳俱虚 54
(四)虚气挟饮上逆 55
(五)余热留扰胸膈 56
四、误火的证治(火逆症) 58
五、误治欲愈候证治 60
第五节 太阳病里虚证 61
第六节 太阳病类似证 64
一、风湿证 64
二、表邪引动水饮的证治 65
三、胸中为痰痞塞之证治 66
四、针刺期门法 67
第三章 阳明病篇 70
第一节 阳明病概说 70
一、阳明病含义 70
二、阳明病成因 70
三、阳明病提纲及类型 71
四、阳明病转归及预后 71
五、阳明病治则 72
第二节 阳明病经证 73
一、胃热证(白虎汤证) 73
二、胃热伤津证 73
三、胃虚有热津伤气逆证(竹叶石膏汤证) 74
四、阳明病清法辨证 75
第三节 阳明病腑证 77
一、概述 77
二、燥实证(调胃承气汤证) 78
三、痞满实证(小承气汤证) 79
四、燥实痞满证(大承气汤证) 80
五、阳明腑实三急下的证治 83
六、下法的辨证 84
七、润导法 85
八、不可下脉症 86
九、伤寒与温病用下法鉴别 87
第四节 兼太阳少阳病证 88
一、太阳病未罢证治 88
二、少阳病未罢证治 88
第五节 阳明病变证 89
一、虚寒证治 89
二、发黄证治 90
第六节 阳明病部分较少见症状的辨证 92
一、谵语、郑声辨 92
二、衄血辨 93
三、阳结、阴结辨 93
第四章 少阳病篇 95
第一节 少阳病概说 95
一、少阳病含义 95
二、少阳病成因 95
三、少阳病提纲 95
四、少阳病转归及预后 96
五、少阳病治则 97
第二节 小柴胡汤证 97
一、正局 97
二、变局 101
第三节 大柴胡汤证 101
第四节 柴胡汤类证变法 103
第五节 热入血室证 105
第五章 太阴病篇 110
一、太阴病含义 110
二、太阴病成因 110
三、太阴病主要脉证 110
四、太阴病转归 111
五、太阴病治疗 111
(一)温里法(理中汤证) 111
(二)温化法 113
(三)解表或表里双解法 114
六、太阴病治禁 115
七、太阴病预后 115
第六章 少阴病篇 116
第一节 少阴病概说 116
一、少阴病含义 116
二、少阴病成因 116
三、少阴病提纲及主要脉证 116
四、少阴病类型 117
五、少阴病转归 118
六、少阴病治疗 118
七、少阴病预后 118
第二节 少阴病寒化证证治(即正治法) 118
一、阴盛阳虚,厥冷下利 118
(一)中寒阳微、四肢厥逆(四逆汤证) 118
(二)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121
(三)阴盛于下、格阳于上 122
二、阴盛阳衰、水气为患证 122
(一)温补以壮元阳 122
(二)温散以逐水气 123
三、阴盛阳郁、烦躁吐利 124
四、虚寒滑脱、下利脓血 124
第三节 少阴病热化证证治(即变证治法) 125
一、少阴病热化的伤阴虚热证(黄连阿胶汤证) 125
二、阴虚水热互结 126
三、咽痛五症 127
第四节 少阴病兼证治法 128
一、太阳表热证 128
二、兼阳明里实证 130
第五节 治疗禁忌 130
第六节 预后 131
一、阳回自愈可治证 131
二、少阴病阳不回不治证 132
三、预后辨证 132
第七章 厥阴病篇 135
一、厥阴病含义 135
二、厥阴病成因 135
三、厥阴病类型 135
(一)上热下寒型 135
(二)厥热胜复型 136
四、厥阴病主症及治疗 137
(一)厥逆(乌梅丸证) 137
(二)下利 144
(三)呕吐头痛 146
(四)哕逆 146
五、治禁 146
(一)不可下 146
(二)不可攻表 146
(三)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 147
六、预后 147
附录A 《伤寒论》五言歌括 149
附录B 方剂索引 158
二画 158
三画 158
四画 159
五画 159
六画 159
七画 160
八画 160
九画 160
十画 160
十一画 162
十二画 162
十四画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