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陈秉公 1
引言 1
上篇 嬗变 2
第一章 社会化的艰难远征 2
第一节 社会变迁: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空间 2
1.1 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机制更迭 2
1.2 传统——现代:社会变迁中的长足跨越 4
1.3 计划——市场:社会发展中的体制转换 7
第二节 文化变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轨道 9
2.1 观念形态:变革的频率及其指向 10
2.2 价值系统:重构的路径及其内涵 12
2.3 心理结构:厚重的围城及其开放 16
第三节 需要变迁:当代大学生的生长沃土 18
3.1 一种过程:自然与社会的合拢 19
3.2 二种功能:物质与精神的殊同 22
3.3 三种趋向:沉迷与追求的分流 24
第二章 成熟前的孕育化生 27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心理构成复合论 27
1.1 心理过程:一种特约的障碍 27
1.2 心理状态:一种特出的浮躁 30
1.3 心理特征:一种特有的矛盾 32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精神现象多元论 35
2.1 精神流浪:发人深思的思辨 35
2.2 文化寻踪:并非深奥的奥秘 42
2.3 深层结构:亟待深究的究诘 47
中篇 超越 51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开放化 51
第一节 比较思维: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 51
1.1 历史嬗变:人类思维的三次递进 51
1.2 比较鉴别:中西迥异的思维风范 53
第二节 底蕴因成:中国独有的理性沉积 55
2.1 成因之一:心理基础的沉沉阻滞 56
2.2 成因之二:思维素质的深深缺憾 58
第三节 天灵感应:贯通中西的嬗变更新 62
3.1 启示之一:冲决阻隔的心理重构 62
3.2 启示之二:中西合璧的思维路向 64
第四节 凝结整合:当代学子的思维新篇 66
4.1 途径之一:走出传统的闭路怪圈 66
4.2 途径之二:走向现代的开放循环 68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行为选择自主化 71
第一节 求同——求异:千年缓进与十年跃迁 71
1.1 求同:千年缓进的难解之结 71
1.2 求异:十年跃迁的畅流之源 72
1.3 整合:历史航船的浩荡风帆 75
第二节 中庸——偏激:孔孟一脉与新潮一族 78
2.1 中庸:孔孟一脉的袭世瑰宝 78
2.2 偏激:新潮一族的心爱珍藏 80
2.3 稳进:不偏不倚的时代新解 84
第三节 逃避——参与:自由意向与现代精神 90
3.1 逃避:失去自由的自由意向 90
3.2 参与:名副其实的现代精神 91
3.3 投入:生命价值的真实内蕴 97
第四节 保守——创新:历史规范与时代新风 104
4.1 保守:规范历史而历史无气象 104
4.2 创新:开创时代而时代有新风 106
4.3 承传:扬弃传统而今朝出新人 108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理想独立化 112
第一节 依附:封建王朝的徽记 112
1.1 依附:丧失人格的屈从 112
1.2 扭曲:双重人格的衍生 114
1.3 偏狭:独立人格的羁绊 117
第二节 渊源:传统社会的脐带 119
2.1 家天下:依附人格的土壤 119
2.2 宗法制:扭曲人格的温床 121
2.3 非主体:偏狭人格的产房 124
第三节 转进:现实人格的模塑 126
3.1 交点:传统人格的沿袭 126
3.2 定位:现实人格的生成 129
3.3 透析:现实人格的缺陷 132
第四节 独立:理想人格的架构 135
4.1 依据:理想人格的起点 135
4.2 表征:理想人格的气韵 138
4.3 意向:理想人格的蕴涵 142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个性化 147
第一节 社会价值:价值重心的现代重建 147
1.1 社会失范:转型社会的价值变迁 147
1.2 合力弱化:严峻现实的无情剥离 150
1.3 共同理想:当今社会的奋斗目标 152
第二节 道德价值:价值意义的现代展现 155
2.1 伦理中心:传统道德的重重困扰 155
2.2 道德滑坡:现实生活的沉沉警鉴 157
2.3 社会功利:未来构建的殷殷昭告 158
第三节 主体价值:价值本位的历史演变 160
3.1 核心价值:价值主体的重大换位 160
3.2 终极价值:价值目标的重大转移 163
3.3 多元价值:价值选择的重大改观 164
第四节 价值重构:大政方略的基本走向 165
4.1 基本依托:价值重构的主力支柱 166
4.2 基本路向:价值重构的双重变奏 168
4.3 基本脉络:价值重构的多面体系 170
第七章 当代大学生:人生信仰多元化 172
第一节 视角:信仰意识的多向流动 172
1.1 非理:朦胧世界朦胧意志 172
1.2 宗教:虚幻空门虚幻寄托 178
1.3 理性:追循光明寻求力量 186
第二节 解析:信仰选择的双重限定 193
2.1 律动:时代思潮潮汐律动 193
2.2 纷呈:人群背景景色纷呈 196
2.3 艰辛:个人选择择向艰辛 199
第三节 导向:主宰自我的理性定位 202
3.1 特色: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模式 202
3.2 选择:共同的意志共同的追求 208
3.3 未来:辉煌的历程辉煌的明天 213
下篇 开新 219
第八章 建设理性的精神家园——关于真的追寻 219
第一节 真的积淀:理性知识的原色 219
1.1 厚积薄发:博采众长的集成 219
1.2 唯实精进:自我充盈的感悟 222
1.3 切问勤学:独辟蹊径的根基 225
第二节 真的延伸:理性认识的弘扬 229
2.1 海纳百川:清纯开阔的胸襟 230
2.2 志存高远:精诚所至的神韵 232
2.3 境界无痕:悠然致远的精魂 234
第三节 真的勃兴:理性力量的进发 237
3.1 空谷回声:通贯天地的狂飙 238
3.2 运筹千里:震撼古今的突进 240
3.3 指点江山:超群问鼎的新生 243
第九章 建设温馨的精神家园——关于善的求索 249
第一节 善的底蕴:道德精神的原点 249
1.1 道德学说:中国伦理的脉络 249
1.2 道德早熟:中国伦理的辉煌 252
1.3 道德泛化:中国伦理的越位 254
第二节 善的祈盼:道德行为的拓展 257
2.1 道德内化:衡测人心的标尺 257
2.2 道德外化:调谐人伦的纲常 260
2.3 道德理想:推动社会的法轮 262
第三节 善的追循:道德价值的真谛 264
3.1 道德重整:价值取向的校正 265
3.2 道德自觉:价值意义的挥发 270
3.3 道德境界:价值目标的再造 274
第十章 建设和谐的精神家园——关于美的夙愿 278
第一节 天然之美:美的本体与主旨 278
1.1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面面观 278
1.2 审美对象:美的本体纵横谈 284
1.3 审美联想:美的主旨一体论 291
第二节 艺术之美:美的衍生与张扬 294
2.1 建筑之美:厚重的构建凝固的乐章 294
2.2 艺术之美:固体的人格浪漫的诗篇 295
2.3 文学之美:绚丽的色彩历史的画卷 296
第三节 境界之美:美的内化与升华 300
3.1 美育教化:模塑人心的必由之路 301
3.2 力量感召:启迪智慧的黄钟大吕 304
3.3 精神珍品:追求完美的青春规则 308
余论 313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