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祁鸿芳主编;张维玲副主编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2100299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依据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电路及磁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编写的,参考学时范围为90~100学时(含实践性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网络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网络函数、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二端口网路、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磁路和铁心线圈及实验指导。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

1.2.1 电流 2

1.2.2 电压、电位、电动势 3

1.2.3 功率和能量 6

1.3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 8

1.3.1 电阻元件 8

1.3.2 电感元件 10

1.3.3 电容元件 12

1.4 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 14

1.4.1 电压源 15

1.4.2 电流源 17

1.5 受控源 19

1.6 基尔霍夫定律 21

1.6.1 电路图 22

1.6.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2

1.6.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3

本章小结 25

习题 26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 32

2.1 无源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 32

2.1.1 等效电路的概念 32

2.1.2 电阻的串联 33

2.1.3 电阻的并联 33

2.1.4 电阻的串并联 35

2.1.5 电阻的三角形连接与星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6

2.2 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 40

2.2.1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40

2.2.2 电压源支路的串并联 41

2.2.3 电流源支路的串并联 42

2.3 支路电流法 44

2.3.1 支路电流法 44

2.3.2 支路电流法的计算步骤 46

2.4 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46

2.4.1 网孔分析法的定义和方程 46

2.4.2 网孔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47

2.4.3 回路分析法 49

2.4.4 含受控源的电路 50

2.5 节点分析法 51

2.5.1 节点方程 51

2.5.2 节点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52

2.5.3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分析法 54

2.5.4 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分析方法 55

2.5.5 单节点偶电路分析(弥尔曼定理) 56

本章小结 57

习题 58

第3章 网络电路定理 62

3.1 叠加定理与齐次定理 62

3.1.1 叠加定理 62

3.1.2 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 64

3.1.3 齐次定理 65

3.2 替代定理 66

3.3 等效电源定理 67

3.3.1 戴维南定理 67

3.3.2 诺顿定理 70

3.3.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1

3.4 互易定理 73

本章小结 75

习题 75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8

4.1 正弦量及其相量 78

4.1.1 正弦量的概念 78

4.1.2 正弦量三要素 79

4.1.3 正弦量的有效值 81

4.1.4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83

4.2 电路定律及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86

4.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86

4.2.2 电阻元件的相量形式 86

4.2.3 电感元件的相量形式 88

4.2.4 电容元件的相量形式 91

4.3 阻抗和导纳 94

4.3.1 阻抗 94

4.3.2 导纳 96

4.3.3 阻抗与导纳的等效变换 98

4.3.4 阻抗的串并联 99

4.4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改善 100

4.4.1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00

4.4.2 功率因数的改善 105

4.4.3 最大功率传输 108

4.5 正弦稳态电流电路的计算 109

4.6 三相电路 114

4.6.1 三相电源 114

4.6.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16

4.6.3 三相负载的连接 118

4.6.4 三相电路的功率 122

本章小结 124

习题 127

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132

5.1 非正弦周期电流 132

5.2 非正弦周期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133

5.2.1 傅里叶级数的展开形式 133

5.2.2 对称波形的傅里叶级数 137

5.3 非正弦周期电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41

5.3.1 有效值 141

5.3.2 平均值 142

5.3.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143

5.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144

本章小结 147

习题 148

第6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 150

6.1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 151

6.1.1 换路定律 151

6.1.2 初始值的计算 152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4

6.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4

6.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7

6.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59

6.3.1 RC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159

6.3.2 RL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162

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三要素法 164

6.4.1 全响应的分解 164

6.4.2 分析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 166

6.5 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71

6.5.1 阶跃函数 171

6.5.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72

6.6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5

6.7 拉普拉斯正变换、反变换 181

6.7.1 拉氏正变换定义 181

6.7.2 拉氏反变换 182

6.7.3 原函数和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182

6.8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83

6.8.1 线性组合定理 183

6.8.2 微分定理 184

6.8.3 积分定理 185

6.9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87

6.9.1 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过渡过程 187

6.9.2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VCR的复频域形式 187

6.9.3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188

6.9.4 欧姆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189

本章小结 193

习题 194

第7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与网络函数 199

7.1 网络函数 199

7.2 频率特性 200

7.2.1 一阶RC低通滤波电路 200

7.2.2 一阶RC高通滤波电路 202

7.2.3 二阶RC带通滤波电路 203

7.3 LC振荡回路 204

7.4 串联谐振电路 205

7.4.1 RLC串联谐振条件 205

7.4.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206

7.4.3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206

7.4.4 频率特性和电流谐振曲线 207

7.5 并联谐振电路 209

7.5.1 RLC并联谐振的条件 209

7.5.2 RLC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210

7.5.3 实际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 211

本章小结 213

习题 214

第8章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216

8.1 耦合电感元件 216

8.1.1 耦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 216

8.1.2 耦合线圈的总磁链和同名端 217

8.1.3 耦合线圈的电压和电流关系 219

8.1.4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 220

8.1.5 耦合电感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220

8.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221

8.2.1 直接列方程计算 221

8.2.2 消去互感法计算 224

8.3 理想变压器 226

8.3.1 理想变压器模型及电压、电流关系 226

8.3.2 理想变压器特性 227

本章小结 228

习题 228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231

9.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31

9.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232

9.2.1 阻抗参数方程(Z方程)与阻抗参数(Z参数) 232

9.2.2 导纳参数方程(Y方程)与导纳参数(Y参数) 234

9.2.3 传输参数方程(T方程)与传输参数(T参数) 237

9.2.4 混合参数方程(H方程)与混合参数(H参数) 240

9.3 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42

9.3.1 Ⅱ形等效电路 243

9.3.2 T形等效电路 243

本章小结 245

习题 245

第10章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247

10.1 非线性电阻元件 247

10.1.1 非线性电阻 247

10.1.2 理想二极管 249

10.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 250

10.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电路 250

10.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电路 251

10.2.3 含有非线性电阻的特殊电路 252

10.3 小信号分析法 253

本章小结 255

习题 256

第11章 磁路和铁芯线圈 258

11.1 磁路的基本物理量及性质 258

11.1.1 磁感应强度 258

11.1.2 磁通 258

11.1.3 磁导率 259

11.1.4 磁场强度 259

11.1.5 磁场的基本性质 260

11.2 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 260

11.2.1 铁磁物质的磁化 260

11.2.2 磁化曲线 261

11.3 磁路和磁路定律 263

11.3.1 磁路 263

11.3.2 磁路的基本定律 264

11.3.3 磁路和电路的类比和区别 265

11.4 交变磁通磁路 266

11.4.1 磁损耗 266

11.4.2 线圈电压与磁通的关系 267

11.4.3 正弦电压作用下磁化电流的波形 268

11.4.4 正弦电流作用下磁通的波形 269

11.5 交流铁芯线圈 269

11.5.1 不考虑线圈电阻及漏磁通的电路模型 269

11.5.2 考虑线圈电阻及漏磁通的电路模型 270

本章小结 271

习题 272

第12章 电路基础实验指导 274

实验须知 274

实验一 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275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279

实验三 电源的等效变换 281

实验四 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齐次定理的验证 283

实验五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285

实验六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 287

实验七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289

实验八 一阶RC电路响应的研究 293

实验九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96

实验十 三相负载的连接 299

附录A 各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02

参考文献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