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小林,杨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86007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工具和手段,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中最可靠的方法。本书包括了假说、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综合、想象、直觉、灵感、系统、控制、信息、协同、建模、博弈、萃智等方法,能够让学生们在四年的时间里养成受用一辈子的良好习惯。

绪论 1

0.1科学概述 2

0.1.1关于“科学”一词的考证 2

0.1.2科学的定义 3

0.2科学与宗教 4

0.2.1诠释宗教 4

0.2.2宗教孕育着科学 4

0.2.3和平共处的年代 5

0.2.4被蹂躏的科学 6

0.2.5科学的曙光 8

0.2.6最终从宗教中成功独立出来 9

0.3假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 9

0.3.1假科学的含义 9

0.3.2伪科学的含义 10

0.3.3反科学的含义 11

0.4科学与技术 12

0.4.1技术的含义 12

0.4.2技术发展脉络及词源考证 13

0.4.3技术的抽象性 14

0.4.4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4

0.4.5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5

0.5科学方法三问 17

0.5.1是什么 17

0.5.2为什么 17

0.5.3怎么做 18

课后思考 18

第1章 科学方法从何入手 19

1.1方法与方法论 20

1.1.1方法 20

1.1.2科学方法 22

1.1.3方法论 22

1.1.4科学方法论 23

1.1.5方法与方法论的差异 23

1.2科学发现从问题开始 23

1.3哲学方法及其历史地位 26

1.4科学评价与技术评估 28

1.4.1科学评价 28

1.4.2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29

1.5科学方法的价值判断 29

1.5.1科学精神 29

1.5.2科学态度 30

课后思考 31

第2章 科学假说 32

2.1大胆提出假说 35

2.1.1科学假说的特征与作用 35

2.1.2科学假说的形成 44

2.2小心检验求证 49

2.2.1科学假说的证实 50

2.2.2科学假说的证伪 53

2.2.3科学假说的评价 57

课后思考 62

第3章 观察与实验 63

3.1观察 67

3.1.1观察概述 67

3.1.2观察的主观性 75

3.1.3观察的客观性 79

3.2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82

3.2.1观察渗透理论 82

3.2.2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 86

3.3科学实验 89

3.3.1实验方法的兴起 89

3.3.2观察与实验的比较 96

3.3.3实验的类型 99

3.4实验选择案例 100

3.4.1导致新假说问世的实验 100

3.4.2可以促成不同的学术观点互相竞争的实验 104

3.4.3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107

3.4.4理想化实验和思想实验 108

3.4.5结束语 111

课后思考 112

第4章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113

4.1比较与分析 114

4.1.1比较 114

4.1.2分析 118

4.2综合与概括 124

4.2.1综合 124

4.2.2概括 128

4.3归纳与确证 131

4.3.1归纳 131

4.3.2确证 136

4.4演绎方法 140

课后思考 143

第5章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144

5.1形象思维 145

5.2直觉思维 155

5.2.1直觉思维概述 155

5.2.2直觉思维的特征 157

5.2.3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159

5.3潜意识与灵感 161

5.3.1潜意识 161

5.3.2灵感 169

课后思考 175

第6章 系统科学方法 176

6.1系统论 177

6.1.1系统论的含义 178

6.1.2系统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78

6.1.3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182

6.1.4系统论的主要观点 187

6.1.5系统方法及其应用 189

6.2控制论 191

6.2.1控制论的含义 191

6.2.2控制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91

6.2.3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195

6.2.4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200

6.2.5控制论方法及其应用 204

6.3信息论 206

6.3.1信息论的含义 206

6.3.2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207

6.3.3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210

6.3.4信息论的基本原理 213

6.3.5信息方法及其应用 216

6.4小结 222

6.4.1“老三论”及其相互关系 222

6.4.2“老三论”的作用与意义 223

课后思考 225

第7章 自组织理论方法 226

7.1耗散结构理论 228

7.1.1两种物理图像与时间箭头 228

7.1.2耗散结构的含义 230

7.1.3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及特征 236

7.1.4耗散结构理论的应用与方法论启示 242

7.2协同论 247

7.2.1协同学的含义 247

7.2.2协同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49

7.2.3协同学的发展及应用 257

7.3突变论 258

7.3.1突变概述 258

7.3.2突变论的创立与发展 261

7.3.3突变论的基本思想 262

7.3.4研究突变现象的数学方法 264

7.3.5突变论的应用与发展 265

7.4小结 267

7.4.1“新三论”及其相互关系 267

7.4.2“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特征 269

课后思考 271

第8章 TRIZ理论与创新思维 272

8.1 TRIZ理论产生的背景 274

8.2 TRIZ理论综述 276

8.3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278

8.4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285

8.5 40个发明原理 294

课后思考 305

第9章 博弈论 306

9.1博弈概述 308

9.2游戏概述 309

9.3囚徒困境 313

9.4零和博弈 322

9.5纳什均衡 324

课后思考 330

第10章 建模方法 331

10.1数学建模概述 333

10.2建模的意义与方法 336

10.3有关自然数的几个模型 343

10.4函数建模 347

课后思考 354

参考文献 356

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