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 文化综合创新势在必行 1
二 心性之学是儒学传统现代转换的内在动力 3
三 从四个方面探讨儒学传统的基本内容 6
四 儒学传统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 9
第一章 从心性之学到“主动”的社会实践 11
第一节 儒家的“大丈夫”气概 11
第二节“心统性情”的理论来源及其归宿 17
第三节“孔颜之乐”与自然法的会通 29
第四节“实理”与“先立乎其大”的彰显 42
第五节 千万不要忘记“主动”的颜习斋 51
第二章“孔子素王”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62
第一节“孔子素王”的历史意蕴 63
第二节 旅人与黑帝之精的纠葛 74
第三节“托始”笔法中的礼崩乐坏 80
第三章 制度儒学与“正大本子” 93
第一节 儒术与制度儒学 94
第二节 制度儒学中的圣人正义论 101
第三节 制度儒学中的孝治思想 111
第四节 制度儒学的退场与“《春秋》礼”的演变 121
第四章 儒家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转换 133
第一节 作为儒家意识形态理论的“风” 134
第二节 儒学有助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149
第五章 儒学的宗教向度 157
第一节 近现代儒家判教理论的出现 157
第二节 儒家与基督教在乡村建设理论方面的角逐 171
第三节 平议儒学与儒教之间的争论 187
第六章 儒学如何走出现代困境 204
第一节 儒学应该慎重对待世俗化的挑战 204
第二节 儒学与世俗化的结合并不能推导出儒学普世化 215
第三节 儒学义理价值的出场路径 220
结语 227
一 从士大夫之学转向平民之学 227
二 文化综合创新的开放意义 230
三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33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