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海旺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52004366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考察性别差异及其对融入的影响,分析我国女性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探寻造成这些困难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女性流动人口有效融入的对策。研究目的旨在促进女性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1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6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6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6

(三)研究方法 9

三、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创新点及研究的重点难点 11

(一)理论假设及创新点 11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13

第二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14

一、女性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 16

(一)流动人口概念界定 16

(二)流动人口的代际划分 19

(三)本书对城市女性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 21

二、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综述 22

(一)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内涵 22

(二)城市移民(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相关理论 22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29

第三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31

一、城市女性流动人口数量增长快 31

二、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城市是我国女性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32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成为城市常住人口 32

四、城市女性流动人口以从事务工、服务和经商等经济活动为主 33

五、城市已婚女性流动人口逐渐向家庭式流动转变 34

六、城市两地婚姻增多其中外来一方大多数是女性 35

第四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人口学与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36

一、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 37

(一)女性流动人口年龄以20—44岁的年轻人口为主 37

(二)外来流动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女性比重稳步提高 39

(三)女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但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39

二、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经济特征 41

(一)女性流动人口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不高 41

(二)女性流动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增速高于男性 43

(三)绝大部分女性流动人口居住在租赁房屋中 43

(四)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尚需改进 45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学特征 46

(一)女性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时间越来越长,常住化趋势明显 46

(二)女性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区,数量增长较快的区域为远郊区县 47

(三)女性流动人口与流入地户籍人口通婚增多,婚姻式融入现象突出 48

(四)女性流动人口文化融入比较浅,很多人没有掌握流入地的语言 49

(五)女性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 50

四、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心理认同特征 52

(一)大部分女性流动人口不认为自己已经是城市一员 53

(二)超过四成的女性流动人口有在城市长期居留的意愿 53

第五章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分析 55

一、资本和资本分析模型 56

(一)人力资本 57

(二)社会资本 57

二、实证分析 61

(一)假设、方法与测量的变量 61

(二)研究方法 64

(三)研究发现 70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77

(一)研究结论 77

(二)讨论 77

第六章 城市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80

一、上海“外来媳妇”的基本特征 81

(一)年龄构成 82

(二)文化程度构成 82

(三)来源地构成 83

(四)居住地分布 84

二、上海外来媳妇人数大量增加的原因分析 84

(一)城市外来女性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为两地婚姻的增多提供了前提条件 85

(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为两地婚姻的增加提供了现实可能 85

(三)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别为两地婚姻提供了内在动力 85

(四)户籍和福利政策变革为两地婚姻提供了催化剂 86

三、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入状况 86

(一)经济适应状况 86

(二)生活适应状况 87

(三)心理适应状况 87

四、外来媳妇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88

(一)解决了大量城市未婚男性的婚配问题 88

(二)对城市本地女性的婚姻市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89

(三)对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带来了压力 89

(四)给婚姻登记管理、计划生育等带来了压力 90

五、城市外来媳妇社会融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90

(一)就业困难,收入低 90

(二)住房紧张,改善难 91

(三)婚姻基础弱,稳定性不高 91

(四)人际交往范围窄,城市融入难 91

第七章 新生代城市女性流动人口融入状况和问题研究 93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数据来源 94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基本特点 94

(一)流动人口中新生代占到将近半数,总量已经超过户籍同龄人群 94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女性人数略低于男性,平均年龄是23.6 岁 95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略低于男性 96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未婚占多数,且年龄越小越明显 97

(五)超过3/4的新生代来沪女性为农业户口,较新生代来沪男性略高 98

三、新生代女性来沪人员的经济融入情况 99

(一)新生代来沪女性就业率高,主要是雇员 99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找工作主要靠自己找,文化程度越高越明显 101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制造加工业,文化程度越高从事的职业层次越高 102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劳动时间普遍比较长,但仍比来沪新生代男性短 104

(五)约1/3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一年内换过工作 105

(六)新生代来沪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她们的收入水平与文化程度正相关 106

(七)新生代来沪女性月平均支出低于男性,吃饭、住房、穿衣是最大的三项支出 108

(八)超过1/3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存不下钱,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越存不下钱 109

(九)新生代女性流动人口的收入决定因素分析 111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的社会融入情况 114

(一)新生代来沪女性持有的主要是临时居住证,并且与新生代男性办证情况差异不大 114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在沪居住时间较短,大多在5年以下 115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以租房为主,她们住房条件与职业和收入关系密切 116

(四)约四成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一年内搬迁过居住地,她们居住稳定性比新生代来沪男性差 118

(五)新生代来沪女性能听懂大部分上海话的超过四成,会说上海话的超过两成 119

(六)新生代来沪女性与上海本地人的交往不多,在上海居住时间越长与上海本地人交往越多 121

(七)新生代来沪女性在遭遇困难或心情不好时主要求助对象是家人和亲戚 122

(八)新生代女性来沪人员闲暇时间一起度过的主要对象是家人和亲戚 123

(九)新生代来沪女性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的比例很低 123

五、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心理融入情况 124

(一)上海工作机会多对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吸引力最大,另外城市治安和发展前景吸引力也非常大 124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最喜欢“来沪人员”称呼,也比较喜欢“新上海人”称呼 125

(三)随着在上海居住时间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提高,来沪女性对上海的身份认同越高 126

(四)近2/3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偶尔会感觉到一点孤独和无助 128

(五)超过七成的新生代来沪女性感觉得到上海政府管理部门或者社区干部对她们的关心 129

(六)近半数的新生代来沪人员感觉遭遇过本地人的歧视或者和本地人发生过不开心的事情 130

(七)新生代来沪女性对上海生活的总体评价尚可,只有极少数人感觉不幸福 130

(八)多数新生代女性认为返乡后能适应老家的生活,但随着在沪时间延长返乡后适应能力减弱 132

(九)超过1/3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希望长期居住在上海,且文化程度越高留沪意愿越强 133

六、新生代来沪女性的愿望及融入上海存在的主要障碍 136

(一)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上海迫切希望能同工同酬、享受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险 136

(二)大部分新生代来沪女性认为自己和上海人基本平等 137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主要参加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 138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上海生活中遇到的三大困难是居无定所、生活孤独、无稳定工作 139

(五)新生代来沪女性中不打算在上海长期居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少、生活成本高和生活条件差 140

第八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142

一、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特点 142

(一)女性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42

(二)女生流动人口是城乡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142

(三)女性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有层次性 143

(四)女性流动人口身上家乡和城市双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将长期并存 143

(五)女性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选择的过程 143

二、女性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44

(一)城乡户籍制度及相关的公共服务政策限制了女性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144

(二)城市女性流动人口受到性别歧视,缺乏城市社会关系网络也影响了她们的社会融入 145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短缺对她们的城市融入有负面影响 146

第九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148

一、简要结论 148

二、政策建议 150

(一)要客观看待和正确评价城市女性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150

(二)要积极转变观念,探索促进城市女生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 151

(三)要重视对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她们的人力资本 152

(四)要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促进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健康引导 154

(五)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女性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中的作用,以人为本提供各项服务 155

参考文献 157

附录 164

附录1:2003年上海市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表 164

2003年上海市民在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一) 164

2003年外省市来沪在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二) 172

附录2:2005年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抽样调查数据 181

2005年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研究抽样调查(之一)(户籍人口问卷) 181

2005年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研究抽样调查(之二)(流动人口问卷) 196

附录3:2009年上海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表 211

2009年上海市在职人员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一)(外省市区来沪的在业人员) 211

2009年上海市在职人员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二)(上海市户籍在业人口) 221

附录4:2010年来沪人员生活状况调查表 229

2010年来沪人员生活状态调查问卷 229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