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13
一、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 13
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经济 16
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9
第二节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
二、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6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 26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成立 30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2
一、党的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2
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34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38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38
一、党的三大,革命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 38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41
三、国共合作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42
四、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45
第二节 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高潮兴起 46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46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48
三、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50
第三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与党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探索 53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 53
二、工农运动的迅猛兴起 56
三、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 58
第四节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62
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62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64
三、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66
第三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71
第一节 党继续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独立领导革命斗争 71
一、革命进入低潮和共产党人的武装反抗 71
二、“左”倾盲动主义的发生和党的六大 74
三、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75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开展,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80
一、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80
二、古田会议的召开,加强党和红军的建设 81
三、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83
四、“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及纠正 85
第三节 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 88
一、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88
二、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90
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93
第四节 遵义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95
一、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95
二、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抗日民族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00
三、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05
第四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13
第一节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13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13
二、洛川会议,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 116
三、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21
四、克服右倾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23
第二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26
一、抗战出现严重危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126
二、坚持敌后抗战,统一战线策略的发展 12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 130
第三节 战胜严重困难,巩固抗战阵地 132
一、敌后战场出现严重困难,党战胜困难的政策 132
二、敌后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 135
三、党在国统区和敌占区的艰苦斗争 136
四、整风和大生产运动 138
第四节 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抗日战争的胜利 141
一、敌后战场的再发展 141
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43
三、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44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46
第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150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 150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党的方针 150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53
三、准备自卫战争 159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62
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我党打败国民党的方针 162
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64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66
四、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和政策 168
第三节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169
一、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169
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71
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173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75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75
二、粉碎国民党集团“划江而治”的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 178
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79
四、人民政协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1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86
第一节 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全面实施 186
一、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 186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全面确立 188
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9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7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构想 207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思考与总路线的提出 209
第三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开始 212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和工业化的起步 212
二、思想文化建设 215
三、政治建设 216
四、党的建设 219
五、外交工作 22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21
一、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前进 221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进行和急促完成 224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遗留问题 225
四、“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 228
第七章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31
第一节 党的八大,探索的良好开端 231
一、“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231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33
三、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 236
四、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和纠“左”的曲折 241
一、党内“左”的思想的滋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241
二、“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43
三、纠“左”的努力及其中断,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45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继续探索 248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贯彻 248
二、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250
三、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254
第四节 十年建设的成就和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 259
一、十年建设成就 259
二、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 261
第八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26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大动乱 266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时的国内外形势 266
二、党和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的政治状况 267
三、“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269
四、两次中央会议与“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71
五、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 273
第二节 “全面夺权”的新阶段,全国动乱的升级 275
一、“一月风暴”掀起夺权狂潮 275
二、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276
三、全国动乱的升级 277
四、“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279
第三节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受挫 281
一、在“左”倾方针指导下的“斗、批、改”运动 281
二、林彪集团的篡权阴谋及其失败 282
三、林彪集团的覆灭 284
四、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受挫 286
第四节 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88
一、“左”倾错误造成的外交纠纷的纠正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 288
二、中美关系缓和和中日建交 290
三、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与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292
第五节 江青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93
一、动乱的再起和围绕四届人大的斗争 293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295
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298
四、“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300
第九章 拨乱反正与历史的伟大转折 302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02
一、全党全国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302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冒进 308
三、拨乱反正的初步展开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311
第二节 实现历史伟大转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
一、中央工作会议 319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21
第三节 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326
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326
二、调整社会关系 330
三、加强党的建设 332
四、调整国民经济,农村改革开始起步 334
第十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337
第一节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337
一、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7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与城市改革的起步 340
三、“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定 34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344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44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47
三、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351
四、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基本路线 355
第三节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继续前进 359
一、治理整顿的开始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 359
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继续 363
三、抓紧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66
四、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369
五、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的制定和开始执行 371
第四节 新时期对外关系的调整 372
一、新时期对外关系的方针 372
二、党和国家的对外工作 375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378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形成 378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大意义 378
二、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的新部署 382
三、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化 384
四、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389
第二节 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390
二、改革的全面推进与跨世纪宏伟蓝图 392
三、宏观调控的决策与“软着陆”的实现 395
第三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97
一、邓小平逝世与新的中央领导集团的庄严宣告 397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开始变为现实 399
三、党的十五大和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401
四、经受风险考验,应对严峻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405
五、“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党80年的基本经验 413
后记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