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 1
一、生态学的定义 1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三、生态学的发展 3
第二节 21世纪的生态学 7
思考题 8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9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生态因子 9
一、环境的概念 9
二、环境因子分类 9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0
四、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11
第二节 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4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5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9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3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6
第三节 人与环境 29
一、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关系 29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0
思考题 30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动态 31
一、种群的概念 31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31
三、种群的动态 32
四、种群的空间格局 44
第二节 种群调节 46
一、气候学派 46
二、生物学派 46
三、自动调节 学说 47
第三节 环境容纳量与种群资源的合理利用 48
一、环境容纳量 48
二、种群资源的合理利用 49
思考题 51
第四章 生活史 52
第一节 生活史概述 52
一、个体大小 52
二、生长与发育速度 53
三、繁殖 54
四、扩散 54
第二节 繁殖格局 56
一、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 56
二、生活年限与繁殖 56
第三节 繁殖策略 57
一、r-选择与K-选择 58
二、R-选择、C-选择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 59
三、波动与稳定 60
第四节 性选择 61
一、植物的选择受精 61
二、动物的性选择 61
思考题 62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64
第一节 种内关系 65
一、密度效应 65
二、动植物的性行为 67
第二节 种间关系 69
一、种间竞争 69
二、他感作用 76
三、捕食作用 78
四、寄生与共生 80
思考题 82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8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83
一、群落的基本特征 83
二、群落的性质 85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86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87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88
三、种间关联 91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93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 93
二、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98
三、群落的垂直结构 99
四、群落的水平结构 100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100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101
一、生物因素 101
二、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02
三、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103
四、岛屿与群落结构 104
五、平衡说和非平衡说 106
第五节 群落的分类 107
一、生物群落的分类 108
二、群落的数量分类 111
思考题 113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114
第一节 群落变化类型 114
第二节 群落演替 115
一、群落演替类型 115
二、演替顶极学说 117
三、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120
四、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122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变化 124
一、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24
二、物种多样性减少产生的生态效应 125
三、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 126
四、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28
第四节 外来物种入侵 128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128
二、入侵物种带来的危害 129
三、对外来物种的管理与控制 130
思考题 130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3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3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32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13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134
第三节 生态效率 138
一、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138
二、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138
三、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 139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140
思考题 141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42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能量环境 142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142
二、能量环境 142
三、生态系统中的热力学 143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 144
一、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144
二、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145
三、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47
四、初级生产量与人类消费 148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149
一、次级生产过程 149
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50
三、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150
四、次级生产量与人类消费 151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152
一、分解过程 152
二、分解过程的限制因子 154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55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56
一、食物链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157
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157
三、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159
四、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160
思考题 161
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2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概念与特点 162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162
二、物质循环的模式 163
三、物质循环的特点 164
第二节 地球化学循环 165
一、水循环 165
二、气体型循环 167
三、沉积型循环 172
四、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174
第三节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175
一、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175
二、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实例 176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循环 180
一、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180
二、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180
第五节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人体健康 181
一、地方病 181
二、微量元素碘 182
三、微量元素硒 183
思考题 184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调节与系统稳定性 18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 185
一、生态系统的退化 185
二、生态系统的恢复 185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调节 186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维持 187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87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189
第四节 盖亚假说 190
一、盖亚假说的提出 190
二、盖亚假说的现实意义 191
三、共筑人类家园 191
思考题 192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93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 193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195
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196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200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与抚育 201
第三节 草原生态系统 202
一、草原生态系统类型 202
二、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207
三、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与退化草原的恢复 208
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 210
一、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210
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213
三、沙漠化与沙尘暴的防治 214
思考题 217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一、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218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 219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 220
一、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 220
二、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223
三、河流与湖泊的利用及保护 225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 226
一、湿地的主要类型 226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230
三、湿地的利用与保护 231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 232
一、海洋环境的特征与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232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与功能 236
三、海洋的利用与保护 238
思考题 239
第十四章 景观与全球变化 240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 240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240
二、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 241
三、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242
第二节 全球变化生态学 243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 244
二、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 247
三、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248
思考题 249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50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5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概论 251
第三节 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53
一、资源不足 254
二、环境破坏 263
三、人口增长 264
四、科学技术水平 264
思考题 266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