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德育的衔接逻辑 1
一、德育衔接的逻辑系统 1
二、德育衔接的逻辑关系 3
三、德育衔接的逻辑依据 6
四、德育衔接的逻辑结构 9
第二章 德育的接受逻辑 21
一、从道德意识教育说起 21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接受 25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社会导向机制 26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接受机理 28
五、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化逻辑 30
六、思想政治教育与接受的互通共振 34
第三章 德育的人本逻辑 36
一、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36
二、人之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41
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48
第四章 德育的改革逻辑 56
一、以追求“有效性教学”为核心点 56
二、以实施“生活性教学”为切入点 61
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着力点 64
四、以进行“研究性教学”为支撑点 72
五、以开展”网络化教学”为拓展点 77
六、以实现“发展性教学”为落脚点 80
七、教学案例 89
第五章 德育的拓展逻辑 107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 107
二、教学环境的利用 116
三、教学空间的拓展 125
第六章 德育的评价逻辑 134
一、平时成绩:实践—发展性教学考核 134
二、期未考试:开放式研究型考试模式 158
三、课程考核:主体·方式·评价 160
四、长效机制:建立德育实践导向机制 162
第七章 德育的创新逻辑 170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历程 170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驱动 175
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遵循规律 182
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规律性 185
五、遵循规律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192
附录 茶吧心语 润物无声 194
一、学会适应 积极发展 195
二、入党的要求 199
三、“恋爱”的建议 200
四、择业·就业·创业 204
五、性格及其优化 207
六、人生与生死 209
七、阅读与教学 213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