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
一、感染的概念 1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2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3
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4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5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5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5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6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6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6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7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8
一、基本特征 8
二、临床特点 9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11
一、临床资料 11
二、流行病学资料 11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12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13
一、治疗原则 13
二、治疗方法 13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15
一、管理传染源 15
二、切断传播途径 15
三、保护易感人群 16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17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17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腹泻 43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 50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55
一、流行性感冒 55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58
三、甲型H1N1流感 60
第五节 麻疹 63
第六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68
一、水痘 69
二、带状疱疹 71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 73
第八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77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86
第十节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92
一、登革热 92
二、登革出血热 96
第十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7
第十二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101
第十三节 狂犬病 104
第十四节 艾滋病 108
第十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19
第十六节 手足口病 125
第十七节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30
第三章 立克次体病 134
第一节 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134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134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138
第二节 恙虫病 140
第三节 人无形体病 144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149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149
一、伤寒 149
二、副伤寒 156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157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157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162
第三节 细菌感染性腹泻 165
第四节 霍乱 171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178
第六节 布鲁菌病 184
第七节 鼠疫 188
第八节 炭疽 193
第九节 白喉 196
第十节 百日咳 200
第十一节 猩红热 203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07
第十三节 结核病 212
第十四节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221
第十五节 败血症 225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233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233
第二节 念珠菌病 240
第三节 曲霉病 245
第四节 肺孢子菌病 248
第六章 螺旋体病 253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253
第二节 梅毒 259
第三节 回归热 263
第四节 莱姆病 267
第七章 原虫病 272
第一节 阿米巴病 272
一、肠阿米巴病 272
二、阿米巴肝脓肿 277
第二节 疟疾 280
第三节 黑热病 287
第四节 弓形虫病 293
第八章 蠕虫病 297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297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 304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311
第四节 姜片虫病 314
第五节 丝虫病 317
第六节 钩虫病 322
第七节 蛔虫病 325
第八节 蛲虫病 327
第九节 旋毛虫病 329
第十节 肠绦虫病 332
第十一节 囊尾蚴病 335
第十二节 棘球蚴病 340
一、囊型棘球蚴病 340
二、泡型棘球蚴病 343
第十三节 蠕虫蚴移行症 345
第九章 朊粒病 350
第十章 其他 357
第一节 医院感染 357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364
第三节 感染微生态学简介 373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378
一、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 378
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378
第五节 人工肝脏 387
第六节 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思维 392
一、发热特点 392
二、伴随症状 392
三、实验室检查 393
四、感染性发热的诊断 393
附录 399
附录一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399
一、传染病的消毒 399
二、传染病的隔离 402
附录二 预防接种 405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409
第一章 总则 409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410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412
第四章 疫情控制 413
第五章 医疗救治 414
第六章 监督管理 415
第七章 保障措施 415
第八章 法律责任 416
第九章 附则 41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19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