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基础病毒学 1
第一章 病毒学绪论 3
第一节 病毒的概念与起源 3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组成 13
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6
第二章 病毒的组成 23
第一节 病毒蛋白质与其结构 24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与其结构 30
第三章 病毒的复制 43
第一节 病毒受体 43
第二节 巴尔地摩分类法 45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周期 47
第四节 病毒增殖的异常情形 54
第四章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59
第一节 病毒进入细胞阶段 59
第二节 病毒进入细胞后的影响 61
第三节 病毒感染细胞后的作用结果 67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70
第五节 病毒如何致死细胞 72
第五章 病毒的致病机制 75
第一节 病毒抗原 75
第二节 病毒抗原的呈献与识别 76
第三节 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 83
第四节 病毒的免疫致病机制 85
第六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89
第一节 细胞中介的抗病毒机制 89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体液性免疫 92
第三节 细胞激素的抗病毒作用 96
第七章 病毒感染与传播 109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类型 109
第二节 病毒的传播途径 112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14
第八章 病毒与肿瘤 119
第一节 病毒致癌作用 119
第二节 DNA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 122
第三节 RNA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 126
第九章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133
第一节 病毒诊断的意义 133
第二节 病毒分离与鉴定 134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137
第四节 免疫学诊断 139
第五节 基因诊断 142
第十章 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145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目标 145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原则 148
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 150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的相关问题 157
第十一章 病毒疫苗 161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 161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制剂 165
第三节 病毒疫苗的相关问题 169
第十二章 病毒的演化与未来之展望 173
第一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 173
第二节 更小的传染因子-次病毒 177
第三节 病毒的演化 182
第四节 病毒学的展望 185
第二部份:病毒学研究技术 187
第十三章 病毒的细胞培养与相关技术 189
第一节 细胞培养常用器材的处理 189
第二节 细胞培养常用液体的配制 191
第三节 组织细胞培养 194
第四节 病毒滴定 197
第五节 中和试验 200
第十四章 病毒的纯化 205
第一节 病毒纯化的标准 205
第二节 病毒纯化的原则 206
第三节 纯化方法 206
第十五章 免疫萤光技术 215
第一节 萤光的物理基础 215
第二节 萤光的原理与方法 217
第三节 萤光抗体的制备 218
第十六章 酵素免疫技术 227
第一节 原理与分类 227
第二节 酶结合物 229
第三节 酵素免疫测定方法的组成及条件 234
第十七章 聚丙烯醯胺凝胶电泳 239
第一节 聚丙烯醯胺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239
第二节 盘状电泳 240
第三节 SDS-PAGE 242
第十八章 分子杂交技术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第二节 DNA检测 250
第三节 RNA检测 254
第四节 蛋白质检测 256
第十九章 聚合酶链反应 259
第一节 PCR基本原理 259
第二节 PCR的种类 260
第三节 病毒核酸萃取 262
第四节 PCR操作程式 266
第五节 PCR有关注意事项 268
第二十章 DNA测序法 271
第一节 核酸序列测定的技术和策略 271
第二节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 273
第三节 循环测序法(线性扩增测序) 278
附录一 感染人类病毒的分类及特性 281
附录二 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安全防护基准 291
英汉对照索引 293